#国产AI崛起时# 招商科技创新混合A$招商科技创新混合A$

最近刷到一组数据特震撼:2025年三季度国内搭载国产芯片的AI服务器占比飙到41%,工业AI质检渗透率从年初5%冲到18%,连基层医院的国产AI影像系统准确率都稳定在97%以上。政策端更给力,10月刚落地的智算基建补贴比例提至35%,投向算力的专项贷款超3200亿元。这波国产AI崛起不是炒概念,而是“政策托底+产业爆发”的实锤行情,但身边不少朋友却纠结:赛道轮动快,硬件、应用、算力基建该押哪头?自己瞎买个股又怕踩坑,直到我研究了招商科技创新混合A,才算找到普通人分享红利的“最优解”。
先看它怎么踩准这波产业节奏。2024年四季度AI算力刚起势,它就把股票仓位提到93.34%,重仓中芯国际、北方华创这些芯片硬科技,正好接住了算力基建爆发的行情;2025年一季度板块回调5.32%,又果断把仓位降到82.17%,靠现金缓冲波动;三季度更绝,提前加仓绿的谐波这类机器人核心部件企业,精准踩中板块520%的季度涨幅。对比我自己之前追着AI大模型概念买的个股,要么卡在技术瓶颈不涨,要么因估值过高回调,才懂专业选手和散户的差距——不是看谁更懂热点,而是谁能提前站在产业拐点上。
它的持仓逻辑更戳中“怕波动又想赚成长钱”的需求。2025年二季度前十大重仓合计占比才48.01%,比同类基金平均低7个百分点,既布局了寒武纪、中科飞测这些AI硬件龙头,又搭配腾讯、阿里这些港股科技股分散风险 。更关键的是估值把控,重仓股平均PE才42.3倍,比华夏、易方达的同类产品低不少,净利润增速却达38.7%。这就能解释为啥三季度它净值涨29.34%,远超基准15个百分点,而2022年科技大跌时,跌幅还比基准少13个点——进攻靠产业趋势,防守靠分散与估值,完美平衡了弹性和稳健。
机构的认可更说明问题,截至2025年中,这只基金的机构持有率达33.56%,比同类平均高12个百分点。要知道机构选科技基金最看重投研硬实力,它背后有和中科院自动化所、中芯国际的联合研究机制,能提前6-12个月捕捉技术突破,比如2025年二季度预判算力需求爆发,提前布局中科飞测,单季就贡献8.3个点的超额收益。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这不就是花钱买了个“产业侦察兵+专业操盘手”组合吗?不用自己盯订单、看技术报告,跟着机构认可的团队走,心里踏实多了。
现在市场又在吵“接下来该看硬件还是应用”,但这只基金早给出答案:三季度持仓里既有苹芯科技这类存算一体芯片龙头(出货量同比涨300%),又有金蝶国际“AI+ERP”这类商业化落地标的(付费用户增62%),相当于把国产AI全链条的机会都包了。对我这种没时间盯盘的人来说,与其纠结“押哪条线”,不如选这种“全链条捕手”式的基金——反正产业趋势摆在这里,政策还在加码,只要基金经理不偏离“科技自主+AI主线”的逻辑,长期拿着就大概率能分享红利。
最近打算等这波短期回调后入手,毕竟它5.69亿的规模操作灵活,A类份额持有久了还能免赎回费 。比起自己瞎买个股担惊受怕,不如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用小仓位跟着产业成长,这才是震荡市里赚科技钱的稳妥办法。

@招商基金 #创作扶持计划# #英伟达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啥信号?# #科技热点摊开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