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的行情还是比较诡异的,开盘之后的成交量比前一天掉了很多,在20%左右,这缩量算是很严重了,然而反转很快到来,午前开始的放量上涨,又把成交量填上了,一时间大家都在找上涨的原因。
习惯性寻找
最近大家习惯了被宏观所左右,所以第一反应就是自己是不是错过了某个“小作文”?然而找来找去,也没有什么靠谱的“小作文”。
大家很努力寻找相关利好,不过找来找去,可能也就一些极为有限的利好?还是短期内落地不了的。
领涨的是金融股,于是不少人又将怀疑目标指向了公募基金,猜测是不是基金经理们在回补欠配的行业,来靠近业绩基准。不过具体细则也没出,基金经理这么早动手是不是太早了点?而且现在主动权益规模占比越来越低,公募基金哪有那么大的定价权?再说了一早上不干活,午前才开始买?这也很不符合公募基金的交易习惯。
找了半天,也没个靠谱的答案。
或许更多可能?
或许还有更多可能,就像前期突然的讲和。可能有些我们不知道的消息。
不过预期比较满的情况下,突然的讲和,也并没有让情绪很高涨,因为大家一看市场,已经悄然比之前还要高了……
现在提前量都比较足,大家都在预判别人的预判,这其实很离谱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量化集中买入,集中触发了模型。咱也不会看,咱也说不准啊!
不过现在的券商股和保险股,相对来说确实低一些,尤其是跟同样为金融股的银行股做对比,银行股去年涨得很好,今年也不错,保险股没这么强,券商股更是间歇性疯一会儿就凉了……而纯看基本面变化,可没有这么大的差距,这两个行业相对于银行还小不少,落后的保险股和券商股确实有可能被资金看中。
原因不重要
回到最初的问题,个人投资者自身条件有限,时间、精力以及信息渠道都是不如机构和职业投资者的。
所以找这些原因可能也是自讨苦吃,无法发挥自身的优势,反而属于在发挥自己的短处。
条条大路通罗马,适合自己的才对路。很多人喜欢卷“小道消息”,但这真不是个人投资者的优势所在。什么是个人投资者的优势?柠檬君觉得是“无拘无束”,没有各种约束和限制,规矩都是自己定的,路子也可以很野,有效就行。所以与其跟着外面的风雨跑来跑去,不如坚持做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做自己擅长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