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
#创作扶持计划#
2023年至今,OpenAI的ChatGPT点燃了AI的浪潮,2025年DeepSeek重塑了中国AI的强劲实力,中美AI都取得了快速发展,反映在资本市场上,则是中美AI主题投资机会风起云涌。
典型如美国的英伟达,2022年10月底点至今,3年左右累计上涨了近16倍;A股的寒武纪自2022年4月低点至今,3年半左右累计上涨了近26倍!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未来还值得不值得参与?
天天基金近期组织了针对华泰柏瑞基金公司基金经理陈文凯的访谈,基少有幸参与了本次访谈,这里分享基金经理的观点,供参加参考。
先介绍下陈文凯,本科毕业于中科大,硕士毕业于上海交大,曾任中金公司分析师,2019年加盟华泰柏瑞基金,2024年2月份开始独立管理基金,目前在管产品包括华泰柏瑞质量成长(A类008528,C类011452)和华泰柏瑞质量精选混合(A类010415,C类010416),任职汇报均超过50%,居同类基金前列。

究其原因,是陈文凯较早意识到AI的投资机会,并全程参与。
例如华泰柏瑞质量成长(A类008528,C类011452)2024年一季报显示,重仓股从之前的白酒、CPO、煤炭调整为CPO、服务器、煤炭、新能源和黄金,大幅提升了AI的权重占比,易中天成为组合的扛把子,每只个股的权重均在9%附近,较早参与且较为完整参与了这轮AI行情。

陈文凯称,AI产业历经数十年的积累,技术迭代明显加速,产业已经进入了非线性增长阶段,其拐点是突破人类平均智力水平,泛化能力和商业价值呈较大增长。
从投资上看,因部分核心个股涨幅较大,引发了市场对后续空间的担忧,行业出现了较大回撤,但当前的线性思维可能低估了行业指数级增长的发展趋势。
当前除了AI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加快外,某互联网龙头CEO近期指出,算力消耗每2-3个月翻一番,AI独立完成工作的市场保持每7个月翻倍的增速,最新模型已独立处理长达30小时的工作任务,行业已经在高速扩张期,人类正处于一个伟大时代的开端,AI仍值得关注和投资。
当前中美AI的投资思路有一定差异:
美国的AI注重盈利确定性和技术领先型,需要紧密跟踪订单、收入和盈利的兑现情况,把握盈利增长和技术迭代的全球技术进步红利。
中国的AI注重需求驱动和国产替代,本质上是押注中国不会缺席的产业趋势和国家安全诉求,盈利的确定性反而不是首要因素,企业估值更多受行业政策、产业进展和市场情绪驱动。
陈文凯的投资策略是“基于行业中观视角的高质量选股”,分三步构建投资组合:
先找未来3-5年业绩确定性增长的行业,从重点行业中发掘竞争地位好、管理团队优秀、财务状况较好的个股,最后结合多维度估值(DCF、PEG、相对估值等)动态评估性价比,持续优化个股权重,控制组合波动和回撤。
当前陈文凯除了重点投资中美AI产业链外,还布局了轻工品牌出海、高端制造、新消费等领域,2025年二季报显示的重仓股如下:

认同陈文凯投资理念,希望分享中美AI产业链和成长性行业投资机会的网友,可以积极关注华泰柏瑞质量成长(A类008528,C类011452)和华泰柏瑞质量精选混合(A类010415,C类010416)。
风险提示: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