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消费机遇#+打卡第9天+作为在资本市场摸爬滚打十余年的老股民,最近我时常盯着消费板块的走势图陷入沉思。那些曾经高不可攀的消费龙头,如今估值竟比2018年熊市时还低三成。比如某高端白酒企业,动态市盈率已跌破25倍,而它过去十年的估值中枢可是在35倍以上徘徊。这让我想起巴菲特的名言: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当下或许正是消费板块的黄金击球区。
经济复苏的脉络其实早有端倪。制造业PMI连续六个月站在荣枯线上方,机器轰鸣声里流淌着真实的订单。更让我振奋的是,3月份公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直接将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提升至20%,育儿补贴与最低工资上调双管齐下,这相当于给居民钱包塞进了真金白银。记得上次见到如此力度的政策组合拳,还要追溯到2008年的"家电下乡"。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政策底的出现往往领先市场底3-6个月,这个规律在消费板块尤为明显。
估值的安全边际令人安心。中证消费指数当前27倍的市盈率,不仅低于近十年中位数,更比科技板块便宜近40%。有个细节值得玩味:消费板块的成交占比已萎缩至不足10%,这意味着市场上该卖的早已离场,剩下的都是"钉子户"。回想2021年消费狂热期,这个数字可是长期维持在20%以上。筹码结构的优化,往往预示着变盘在即。
站在当下时点,我倾向于将消费配置比例提升至组合的30%。具体方向上,高端白酒的业绩确定性堪比"现金奶牛",每逢经济回暖都是最先受益的品种;体育服饰龙头则兼具国潮崛起与健康消费双重逻辑,某国产运动品牌门店数量已反超国际大牌;家电板块更是政策直接受益者,以旧换新补贴可能催生千亿级增量市场。这些细分领域的共同特点是既有安全边际,又具向上弹性,恰似"退可守,进可攻"的绝佳位置。
当然,市场从不会直线上升。消费数据的月度波动、外围市场的扰动、科技板块的资金虹吸效应,都可能造成短期震荡。但拉长周期来看,当中产阶级规模从4亿向8亿迈进,当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消费升级的浪潮只会愈发澎湃。就像种下一棵果树,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每天摇晃树苗看是否生根,而是耐心等待季节轮转。此刻在消费板块播种,或许明年就能闻到丰收的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