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4-27 15:56:47 天天基金iPhone版 发布于 福建
消费板块是否迎来布局良机?

#把握消费机遇#+打卡第7天+作为在股市里摸爬滚打了十年的散户,最近我盯上了沉寂许久的消费板块。记得四年前茅台站上2600元时,所有人都在喊"消费永不落幕",可随后四年板块跌去47%的惨烈调整,硬生生把消费股从云端拽进泥潭。但就在上周,当我翻看最新PMI数据时,发现制造业指数已经连续五个月站在荣枯线上方,连街边小超市老板都说最近进货频率明显加快,这种微观感受与宏观数据的共振让我嗅到了机会。


政策风向的转变最让人心动。今年初中央把提振消费列为头号任务,各地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提到20%,最低工资标准上调的消息此起彼伏。更实在的是那3000亿超长期国债,据说要重点砸向消费领域。这让我想起2015年棚改货币化催生的家电牛市,但这次政策工具箱明显更丰富——从育儿补贴到银发经济,从AI+消费到国货崛起,几乎覆盖了所有生活场景。上周去商场调研,导购指着智能按摩椅说:"政府补贴后相当于打八折,这个月销量翻了三倍。"这种立竿见影的政策效果,可比画饼的题材股踏实多了。


估值洼地的诱惑实在难以抗拒。中证消费指数PE跌到27倍,比近十年中位数低20%,更别说和动辄百倍市盈率的科技股相比。朋友老张前两天吐槽:"消费股现在比2018年大底还便宜,简直像超市打折的茅台。"这话虽夸张,但看看机构持仓数据——消费板块配置比例创十年新低,连外资都在悄悄加仓食品饮料龙头。这种极端筹码结构,让我想起2020年医药股起飞前的场景,当时也是无人问津,后来却走出翻倍行情。


消费复苏的脉络正在变得清晰。春节出游人数爆量只是前奏,最近观察到的现象更值得玩味:小区驿站快递量同比增三成,且不再是拼多多的廉价包裹,扫地机器人、空气炸锅这些升级消费品占比明显提升。餐饮行业的数据更有意思——客单价80元以上的餐厅翻台率恢复最快,说明中产消费力正在释放。这恰好印证了政策端"共同富裕"的底层逻辑,消费升级绝不是空中楼阁。


当然,市场的分歧依然存在。有人担心消费复苏的持续性,但看看家电龙头们的季度报:净利率环比提升2个百分点,库存周转天数缩短15天,说明企业端的改善比终端销售更早显现。更让我安心的是消费板块的"反脆弱性",即便全球经济波动,柴米油盐的需求总归存在。就像2022年那波消费股反弹,当时经济预期比现在还差,但恰恰是这种时候,低估值的必选消费成了资金避风港。


站在当下这个时点,我选择把去年在AI板块赚到的利润逐步转向消费。不是说科技股没机会,而是当所有人都挤在AI服务器、算力芯片里内卷时,消费板块却像被遗忘的金矿——既有政策托底的安全垫,又有估值修复的弹性空间。最近在翻研报时发现个有趣现象:消费ETF份额在过去三个月悄悄增加40%,但股价却没怎么动,这种量价背离往往预示着变盘。或许就像2019年的白酒行情,当所有人都觉得"这次不一样"的时候,市场总会用实实在在的涨幅教育固执的空头。


布局消费股需要点逆向思维的勇气。我给自己定了三年持有计划,毕竟消费复苏是个慢变量,但慢火熬出的汤才最香。最近开始定投消费指数基金,同时精选了三条主线:受益于以旧换新的家电龙头、市占率持续提升的国产运动品牌、还有那些把AI技术融入消费场景的新锐企业。相信等到明年春节时,当大街小巷再次充满消费热潮,资本市场定会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毕竟在股市里,最好的机会往往诞生在无人问津处,而现在的消费板块,正散发着这种熟悉的味道。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