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报陆续披露完了,市场接下来到底该怎么看?其实这问题不难回答,关键得抓住当前市场的"主要矛盾"。我觉得短期市场可能还会震荡,但结构性机会已经开始显现,现在正是为明年布局的好时候。
为什么这么说?从具体方向看,现在能看到的景气改善线索主要集中在几个领域:AI产业链明显在深化,从硬件到软件都有新突破;部分资源品进入涨价周期,这个不用多说,业绩弹性摆在那里;资本品受益于设备更新,订单情况不错;还有大众消费,最近一些数据显示需求正在慢慢回暖。这些都是值得重点关注的方向。
从已经披露的三季报来看,上市公司整体基本面还是有韧性的,不少细分领域亮点很突出。随着利好继续落地,加上大家对物价回升的预期越来越强,有几个方向的逻辑会特别清晰:一是那些"反内卷"的板块;二是科技主线,现在已经从单纯炒概念进入到产业趋势和业绩验证的阶段,能真正拿出业绩的公司会走得更远。所以对A股中长期的看法,我还是比较乐观的,优质资产的价值最终会被市场认可。
具体到配置上,短期可以重点看看两个方向:一个是存储产业链,最近行业库存周期底部已经确认,这个逻辑比较扎实;另一个是煤炭板块,冬季保供加上价格机制理顺,可能会有一些利好催化。如果是打算长期持有的投资者,我建议重点关注规划相关的领域,还有就是那些高股息、低波动的红利资产。这两类资产有个共同点,就是都有明确的长期逻辑支撑,不容易受短期市场情绪影响。
说到红利资产,这里得多说几句。最近有个现象很有意思,不管市场怎么波动,那些股息率高、股价波动率低的表现都相对抗跌。这其实反映了现在投资者心态的变化,大家越来越看重确定性,不愿意为不确定的预期付出太高溢价。
这时候,借助专业工具就很有必要了。我最近发现南方基金有个挺好的产品,叫$南方红利低波50ETF联接C$ (008164),专门做这个方向的。
其实这个指数设计得挺聪明,它设置了个股和行业的权重上限,单一股票不能超过10%,单一行业不能超过30%,这样就避免了过度押注某一只股票或某个行业的风险。从最新的持仓来看,它覆盖了工业、消费、能源、金融等多个重要领域,既有大家熟悉的蓝筹股,也有一些细分行业的龙头,结构上比较均衡扎实。
我去查了一下这个指数的历史表现,从2014年基日到现在,年化收益率在8%左右,这个成绩在震荡市中已经相当不错了。更重要的是它的波动率比沪深300低不少,最大回撤也小很多,属于那种"慢慢变富"的类型。
最后想提醒大家,现在市场确实还在磨底,但机会都是跌出来的。与其天天纠结明天是涨是跌,不如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的投资目标是什么,风险承受能力有多大。如果你的答案是追求长期稳健的收益,不想承担太高风险,那像南方红利低波50ETF联接C这样的产品,或许可以多关注一下。#特斯拉拟建新厂生产Optimus人形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