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是四季度了。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今年前三个季度那些风风火火的科技、成长板块,最近脚步明显慢了下来,不少都出现了回调。相反,一些估值低、沉寂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红利策略品种,却在不声不响地“逆袭”。有市场分析指出,这种风格变化的背后,其实是资金的风险偏好正在转变——在经历一波上涨后,投资者开始更多地考虑“安全”二字,对那些价格还在低位、估值便宜的资产越来越感兴趣。
就拿红利低波ETF来说,从10月9号开始,走势明显不一样了,呈现出放量上行的态势。根据Wind的数据,从10月9日到10月22日,短短十个交易日里,这块就有超过32亿元的资金净流入。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红利低波这类资产最近又“香”起来了?在我看来,主要原因有这么几个。首先,外部环境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投资者在“去风险”的过程中,会自然地去调整自己的持仓结构,往更稳妥的地方挪。其次,成长板块之前涨得比较多,一部分资金有获利了结、锁定收益的需求。第三,也是更根本的一点,在当前的宏观背景下,高股息资产那种能防御、能提供稳定现金流的属性,重新被大家重视起来了。红利策略的配置价值,可以说正在系统性地提升。
如果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从宏观层面来看,国内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可能是一个中长期趋势,整个市场的定价逻辑,未来可能会慢慢从过去追逐“增长率”,转向更看重“股息率”。同时,无风险利率中长期下行的趋势也比较明确,这意味着以前一些固收类产品的预期回报可能会降低。这时候,那些能提供稳定现金分红的高股息资产,性价比就凸显出来了。另外不知道大家留意到没有,这几年居民对储蓄型保险产品的需求一直在增加,而保险资金配置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高股息资产,这块增量资金也会给红利策略带来持续的支撑。
再从上市公司本身来看。在鼓励分红、回购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会更加注重对股东的实实在在回报。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一下成熟的美股市场——在美股,分红收益能占到股票整体收益的近一半。这其实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随着市场逐渐走向成熟,分红带来的收益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

说了这么多,其实核心思路就一条:在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时期,红利低波策略提供了一种“求稳”的思路。它不一定能让您一夜暴富,但它的目标是通过投资那些现金流稳定、回报股东的公司,在震荡市里尽量控制住波动,争取获得相对稳健的回报。
当然,对于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自己天天去研究报表、挑选符合红利低波策略的个股,既费时费力,还可能踩坑。这时候,借助工具就是个省心省力的办法。比如,南方基金旗下就有一款产品——$南方红利低波50ETF联接C$ (基金代码:008164),它就是跟踪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指数的。这个指数的选股逻辑很清晰,就是从A股里挑出股息率比较高、同时股价波动率比较低的50只股票,并且用股息率来加权。简单说,就是谁分红多、分红稳,它在指数里的分量就更重。这样就直接把资金配置在了那些注重股东回报的公司上。
而且,这个指数还设置了个股和行业的权重上限,避免了过度押注单一股票或行业的风险。它的底层资产覆盖了工业、消费、能源、金融等多个重要领域,结构上比较扎实均衡。这样不管市场风格怎么轮动,它都不容易大起大落,适合打算长期持有的投资者。
说到底,红利低波策略不是让大家“躺平”,而是试图用稳定的现金流和相对较低的波动,在震荡市里做好“压舱石”。进入四季度,市场风格出现切换迹象,这类资产一方面有助于守护底仓资产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可能捕捉到一定的反弹机会。对于那些不想整天追涨杀跌,追求资产稳健增长的投资者来说,这类工具确实值得放进自己的备选清单里,多做一步了解。市场永远在变化,但追求确定性回报的逻辑,长期看依然有效。#4000点 到底要不要止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