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不少机构的研报,普遍觉得市场现在是震荡蓄势的阶段,说白了就是在为年底可能的指数级行情攒力气。三季报刚披露完,市场暂时进入了业绩、事件和政策的真空期,没什么明确的东西能带动趋势,接下来一段时间大概率还是来回波动。不过机构也给了方向,11月可以重点看两条线:一条是“局部赛道”的机会,另一条是提前布局顺周期板块。还有观点说,市场风格切换的迹象可能会越来越明显,低位价值板块值得关注,像银行板块说不定能借着风格切换反弹,非银金融的弹性也在慢慢起来;成长股里,低位的电力设备和AI应用端能留意,钢铁、煤炭这些周期股未来半年也可能有不错的表现。
我个人觉得,现在这种震荡格局下,盲目追热点很容易踏空,反而那些有确定性支撑的方向更靠谱。就拿最近被资金盯上的红利低波策略来说,这两个月的表现确实能看出端倪。从数据来看,今年挂钩红利低波指数的被动基金规模增长特别快,相比去年翻了两三倍,光是12月单月的净流入就达到156亿元,创下了历史单月最高纪录,这说明越来越多“聪明钱”在往这个方向挪。
为啥大家突然看重这个策略了?核心还是“确定性”三个字。现在全球都处在低利率环境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都跌到2%以下了,传统理财收益也上不去,而红利低波指数的股息率能达到6%以上,有些甚至接近8%,这个收益差就很有吸引力了。而且这类指数的波动率还低,像有的红利低波指数近一年波动率只有17%左右,比大盘指数低了不少,在震荡市里面能少受很多折腾。
更关键的是,最近还有不少实打实的利好撑着。比如有政策明确鼓励企业提高分红比例、增加分红频次,后面上市公司的分红力度可能会更大。还有个好消息是,明年起A股分红派息的手续费要减半收取,这对长期拿分红的投资者来说,相当于变相提高了收益。另外,现在红利低波指数里央国企的权重不低,随着市值管理相关举措的推进,这些低估值、高分红的企业还有估值修复的空间,这也是个重要的催化因素。
从后续展望来看,红利低波策略的逻辑还能延续一段时间。一方面,全球流动性宽松的趋势没变,低利率环境下,高股息资产的“类债券”属性会更吃香;另一方面,市场震荡还没结束,投资者对安全边际的追求不会降,红利低波的防御属性刚好契合这种需求。而且从历史表现看,这类策略长期收益也很可观,有个红利低波指数自基日以来近19年的年化收益能到13.8%,比沪深300高出不少,就算在过去三年市场跌跌不休的时候,也能实现年化12%以上的收益。
要是你也认可红利低波策略的长期价值,但平时没太多时间研究个股,其实可以借助工具型产品来省心。像$南方红利低波50ETF联接C$ 的C类份额(代码008164),就是个现成的选择。它跟踪的是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指数,这个指数的编制逻辑很有讲究:先从A股大盘股里初步筛选,然后重点看两个核心指标——股息率和股价波动性,最后挑出50只分红好、走势又稳的股票组成样本股。

最核心的一点是它采用股息率加权,简单说就是谁分红多、分红又稳定,在这个组合里占的比重就越大。这样一来,资金就能真正流向那些愿意持续给股东回报的优秀企业,既保证了分红收益,又能通过分散持仓降低风险。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不用自己去选个股、盯行情,买这类产品就能一键布局整个红利低波赛道,很适合作为震荡市的底仓配置。#存储芯片超级周期:DDR5一周涨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