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场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沉寂了好几个月的红利资产重新回到了投资者视野。从10月9日以来,多只红利基金出现放量上涨,资金连续多个交易日净流入的态势相当明显。银行、煤炭这些传统红利板块轮番表现,特别是银行板块,结束了近三个月的回调,自10月9日重新回到上升通道,中证银行指数到10月22日最大涨幅接近8%,相关指数基金也获得资金密集加仓。
跟朋友聊下来,大家普遍觉得这波行情背后有几个原因。一方面是资金短期风险偏好有所变化,投资者开始对资产配置组合进行再平衡;另一方面是成长板块前期涨幅比较大,部分投资者选择获利了结,而处于相对低位的红利板块就自然吸引了资金的关注。说实话,这种板块轮动在A股市场并不少见,短期市场风格确实在发生变化。不过把时间拉长来看,成长板块依然有它的投资逻辑,只是眼下这个阶段,红利板块的配置价值更加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红利低波ETF这段时间的表现相当抢眼。数据显示,从10月9日到10月22日的十个交易日里,累计资金净流入超过32亿元,多个交易日单日净流入都在6亿元以上,10月17日那天成交额更是达到12亿元以上。到10月22日,这个ETF的规模已经冲到245亿元左右,创下一年多来的新高。
其实在这波行情之前,红利低波ETF已经经历了接近三个月的调整。产品净值从7月10日的年内高点开始回落,到10月9日的时候,区间跌幅超过6%。那段时间,日成交额主要在3亿到7亿元之间徘徊,最低的时候单日成交只有2亿多。对比之下,10月份以来的交投活跃度确实提升很明显。
有分析师朋友跟我交流时提到,近期红利指数逆势上扬,主要是外部环境有些波动,投资者在“去风险”过程中对投资组合进行再平衡。同时成长板块前期涨幅较大,部分投资者选择获利了结,这个过程被业内概括为资金的“高切低”。当部分成长股积累了一定调整压力,而红利板块还处在相对低位,自然就存在补涨机会,受到资金关注也就不意外了。
从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的角度来看,受内外因素共同影响,市场近期确实有所承压。内部存在一定的内生性调整压力,外部则受到全球风险偏好回落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市场整体情绪趋于谨慎,红利风格迎来再平衡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十月份以来,A股市场确实经历了一场从成长往价值红利的风格切换。有策略分析师指出,随着近期市场风险偏好下降,红利风格已经逐步“抬头”。红利资产在资本市场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它的短期表现往往受到市场避险情绪和流动性环境的影响,成为资金的“避风港”。在市场波动加剧、避险情绪抬头的时候,红利资产凭借稳定的股息收益,确实能够提供一定的安全边际。
说到具体的投资方式,如果你也看好“红利低波”资产的长期配置价值,但又不想花太多精力去研究个股,$南方红利低波50ETF联接C$ (代码:008164)是个现成的布局工具。这个产品跟踪的是“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指数”,它的编制方法比较科学,从A股大盘中挑选50只股息率高、波动率低的股票,按股息率加权,同时控制个股和行业的权重,避免过度集中,覆盖工业、消费、能源、金融等多个领域,底层结构比较稳健。
从历史表现来看,这类产品的特点就是在市场震荡时期表现相对稳健,虽然不是涨幅最大的,但贵在持续性强,波动相对较小。对于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来说,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展望后市,我觉得红利板块的配置价值还会持续。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能够提供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显得尤为珍贵。而且随着无风险利率进一步下行,红利资产的相对吸引力还会提升。不过也要提醒一下,任何投资都要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最好是采取分批布局的方式,不要一次性把子弹打光。
市场总是在变化,但有一点是不变的:能够在我们投资组合中扮演“压舱石”角色的资产,永远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和配置。特别是在当下这个时点,多一点稳健,少一点激进,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沪指逼近4000点!明天能否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