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波动加大时,聪明的资金总在寻找确定性。当科技板块进入高频震荡,一批追求稳健的投资者已经开始悄然调仓换股。
自10月中旬以来,科技板块波动明显加剧,多个交易日出现普跌现象,而黄金、红利类资产则再度回到投资者视野中央。不少基金管理公司认为,短期市场波动难以改变长期趋势,但投资者确实可以考虑调整持仓结构,将红利资产作为组合中的“稳定器”,来应对当前的市场环境。
近期市场风格出现了一些微妙变化。尽管科技板块的长期逻辑依然成立,但短期调整压力不容忽视。从历史经验看,这种市场热点的轮动其实非常正常,关键是如何在波动中保持冷静,做出更有利于长期投资的选择。
当前大国博弈的风险边界其实比年初时更为清晰。国内经济需求回落以及美元信用等多重因素制约,贸易议题后续很可能会逐渐降温。从交易层面看,目前A股热门科技赛道的调整幅度已经接近历史上科技牛市中情绪性调整的平均水平,虽然调整时间相对较短,意味着后续可能还有波动,但市场结构的改善速度可能会比预期更快。
我们看好的投资方向没有根本性变化,依然长期关注AI、有色金属、港股互联网和新能源等领域。市场波动本身也意味着机会,中期向好的趋势并未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采取均衡配置策略——也就是业内常说的“哑铃策略”,可能是应对当前市场环境较为明智的选择。
哑铃策略的核心是同时配置两种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资产,构建一个两端重、中间轻的投资组合。一端以红利资产(如公用事业、金融等)作为防守,抵御市场波动,控制下行风险;另一端以科技成长类资产(如AI、创新药等)作为进攻端,捕捉高增长机会。
当前贸易关系存在不确定性、市场波动加剧的环境,正是哑铃策略较为适用的场景。这一策略一方面可以应对经济不确定性,提供风险对冲;另一方面也能适应市场风格快速轮动,降低因押注单一风格而踏错节奏的风险。从数据来看,2020年以来,中证红利、红利低波100等红利指数,与科创50、科创100等科创指数间的相关性较低。当组合内资产相关性较低时,分散风险的效果通常会更加显著。
红利风格近年来持续走强,背后有着深刻的宏观背景。近年来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增加,资金自然流向基本面稳健、安全边际高的公司;同时也在鼓励上市公司提高分红比例;此外,在宽松货币环境下,存贷款利率和债券收益率持续走低,而“低利率”环境非常有利于红利风格的表现。这可能不仅仅是短期的市场风格轮动,而是一个更为持久的趋势,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和上市公司发展阶段的变化息息相关。
红利投资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周期性。在宏观经济表现相对较弱时,低波红利风格(如银行、公用事业等)通常表现较好;而在宏观经济状态较好时,顺周期红利风格(如地产、资源、消费等)则相对占优。市场行情的演进往往由周期驱动——可能是科技周期回升带动,也可能是经济周期回升带动,或者两者共振推动。就目前来看,2025-2026年可能以科技周期为主,经济周期复苏为辅。当全球“再通胀”可能成为明年重要宏观逻辑时,顺周期红利资产有望成为性价比较高的关注方向。
如果你也认可“红利低波”资产的长期配置价值,但又不想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逐个研究股票,那么有一个现成工具值得考虑——$南方红利低波50ETF联接C$ (C类份额代码:008164)。这只产品跟踪的是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指数,其筛选机制很有特色:首先从A股大盘股中初步筛选,然后优中选优,挑选出股息率较高、股价波动率较低的50只股票。最关键的是,它采用股息率加权方式——分红越多、越稳定的公司在组合中权重越高,真正将资金配置在那些愿意持续回报股东的优秀企业上。该基金在风险控制方面也做了充分考虑,对单个股票和单一行业的权重都设置了上限,避免了过度集中的风险。底层资产覆盖工业、日常消费、能源、金融等多个领域,结构较为均衡稳健。从历史表现看,这类策略在震荡市中显示出较强的防御性。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保持冷静、采取均衡配置策略可能比追逐短期热点更为重要。红利低波资产作为组合中的“压舱石”,可以帮助投资者在市场风浪中站稳脚跟,静待下一轮投资机会的到来。#高盛看多A股:慢牛正形成 还有约30%上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