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秋分红节#
入职半年,拿着6k月薪,前三个月跟风买过新能源主题基金,跌15%时慌得连夜赎回;试过追AIETF,手续费扣了不少还没赚到钱——直到7月份把南方红利低波加自选、定投买入,哪怕现在浮亏2%,我反而比之前任何一次投资都踏实。不是盲目扛跌,是真的摸透了这只基金的“脾性”,也看懂了红利板块的长期价值。今天就聊聊我的“逆向持仓”故事,还有对这只基金的真实测评。

先说说我的“入坑”经历:为什么7月敢买一只“不热门”的基金?
其实7月买入时,市场正热炒科技、半导体,身边同事都在说“红利板块太慢了”。但我当时刚吃了“追热点”的亏:之前买的新能源基金,因为行业波动大,每月工资定投进去像“扔水里”,涨一天跌三天,心态全崩。后来刷理财知识时看到一句话:“毕业生理财,先求‘稳’再求‘赚’,红利板块就是A股的‘安全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研究了南方红利低波,最后决定每月定投800元(差不多是我除去房租和生活费后的结余)。
现在回头看,浮亏2%确实没赚,但对比之前买的单赛道基金“动辄跌5%+”的刺激,这只基金最多时也就跌3%,波动小到我不用每天打开账户看。更重要的是,9月初它还分了一次红,虽然金额不多(就几十块),但第一次收到基金分红时,那种“钱生钱”的实感,比追涨杀跌赚快钱踏实多了。

测评:南方红利低波到底“香”在哪?3个吸引我的核心点
作为理财新手,我选基金不看“天花乱坠的概念”,只看“能不能帮我守住钱、慢慢赚钱”。南方红利低波(代码006345,我买的是A类)刚好踩中我所有的需求点:
1. 策略“抗打”:红利+低波,完美适配毕业生的“风险承受力”
这只基金的核心策略是“选高股息的低波动股票”——简单说,就是从沪深300里挑那些“每年稳定分红、股价涨跌幅小”的公司,比如银行、公用事业、消费蓝筹这类。
我查了它的持仓,前十大重仓里有长江电力、中国神华、工商银行这些“大蓝筹”,都是平时听说过的“稳重型”企业。这些公司的特点是:哪怕经济环境有波动,也能靠主营业务赚钱,每年还会把利润的一部分分给股东(股息率大多在3%-5%)。
对比我之前买的新能源基金(持仓全是高成长但高波动的小票),这只基金的“低波”属性太重要了:近3年最大回撤才12%,比同类红利基金平均低5个百分点,就算市场跌,它也跌得少;而近3年累计收益有42%,年化差不多13%,这种“涨得多、跌得少”的节奏,对新手太友好了。

2. 基金经理“靠谱”:不追热点,只做“长期正确的事”
这只基金的基金经理是崔蕾,有10年以上的权益投资经验,最让我放心的是他的“投资风格不漂移”。翻他的季报会发现,不管市场热炒什么(去年的新能源、今年的AI),他始终坚持“红利+低波”的策略,不会为了短期业绩去追热点。
比如2022年市场大跌时,他反而加仓了高股息的煤炭、公用事业股,那年基金只跌了8%,比沪深300少跌15个百分点;2023年市场回暖,他又适度配置了消费、医药类的红利股,让收益跟上了市场节奏。这种“不跟风、有定力”的操作,比那些“风格漂移”的基金经理靠谱多了——毕竟我们新手没能力判断热点切换,选一个“策略坚定”的基金经理,相当于把钱交给了“不贪快、求稳”的人。

3. 分红“稳定”:不是“画大饼”,是真的能拿到钱
对毕业生来说,“分红”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给投资加一层安全感”。南方红利低波从2019年成立到现在,每年都会分红,比如2022年分了两次红,累计分红率3.5%;2023年分了一次红,分红率2.8%。虽然单次分红不多,但“每年都能拿到”的确定性,比“赌短期涨多少”更实在。
我7月买入,9月就收到了第一次分红,虽然只有几十块,但我直接设置了“红利再投资”——也就是把分红的钱自动买成基金份额,相当于“不花钱多买了几份”。长期下来,这就是复利的力量:比如每月定投800,分红再投资,10年后本金+收益能比“现金分红”多拿20%左右(我按历史收益算过),对我们这种“钱少、时间多”的毕业生来说,太划算了。

为什么我坚定看好红利板块?不是“盲目乐观”,是看懂了3个逻辑
很多人说“红利板块涨得慢”,但对刚毕业的我们来说,“慢”其实是“优势”。我看好红利板块,核心是3个逻辑:
1. 经济环境下,红利板块是“防御+进攻”的双保险
现在经济处于“温和复苏”阶段,很多高成长板块(比如新能源、AI)受政策、技术迭代影响大,波动也大;而红利板块的公司,大多是“刚需型”企业(比如电力、银行、公用事业),不管经济好不好,人们都要用电、存钱,这些公司的盈利很稳定。
更重要的是,当前红利板块的估值很低:沪深300红利指数的PE才10倍左右,处于近5年15%的低位,比科技板块(PE30倍+)、消费板块(PE25倍+)低很多。这就像“买东西没溢价”,安全垫厚,就算市场跌,下跌空间也小;而一旦市场回暖,低估值的板块反而有“补涨”的机会。

2. 红利的“复利效应”,对“钱少、时间长”的毕业生最友好
我们刚毕业,每月能定投的钱不多(我只有800),但胜在“时间长”——有30-40年的投资周期。红利板块的“分红再投资”,刚好能发挥复利的威力:比如一只年化收益10%、每年分红3%的基金,坚持定投10年,本金10万能变成28万;如果不分红再投资,只能变成25万。差的这3万,就是“分红再投资”的复利效果。
对我们来说,不用追求“短期赚快钱”,只要选对一只稳定分红的基金,慢慢定投、红利再投资,时间会帮我们“滚雪球”。

3. 政策支持“高股息”,红利板块有“长期风口”
今年以来,监管层一直在鼓励上市公司“提高分红比例”,尤其是国企、央企——而红利板块里,很多都是这类公司。比如长江电力、中国神华,都是国企,分红比例常年在50%以上。政策支持下,这些公司的分红会更稳定,红利板块的“长期价值”也会更突出。
我的收益小规划:不贪快,只做“长期主义者”
虽然现在浮亏2%,但我一点都不慌,反而制定了清晰的规划:
1. 短期(1年内):继续每月定投800,不看短期涨跌,收到分红就选“红利再投资”——相当于“下跌时多买份额,摊薄成本”;
2. 中期(3-5年):如果基金收益达到20%,就赎回一部分(比如20%),用来支付房租或者报职业技能课,剩下的继续定投;
3. 长期(10年以上):把这只基金作为“核心配置”,不管市场热点怎么变,都保持30%的仓位在这只基金上——毕竟对刚毕业的我们来说,“长期稳定的收益”比“短期赌对热点”更重要。

最后想跟同样刚毕业的小伙伴说:我们不用怕短期浮亏,也不用羡慕别人“追热点赚快钱”。理财就像找工作,不是“选最热门的”,而是“选最适合自己、能长期做下去的”。南方红利低波可能不是“涨得最快”的基金,但它“稳、分红、低波动”的特点,刚好适配我们“钱少、风险承受力低、时间长”的现状。
毕竟,我们刚毕业,有几十年的时间可以等复利发挥作用——急什么呢?慢慢来,反而会更快。@南方基金 #晒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