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感觉大部分交易者跟市场之间形成了一种虐恋的关系,感到痛苦但又乐此不疲。
支配方 - A股市场
不可预测性: 政策市、消息市特征明显,总有意想不到的“黑天鹅”或“灰犀牛”来袭,投资者如同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被鞭打。
规则感缺失: 虽然有无数的规则和条款,但投资者常感到规则并不总为自己服务,“铁拳”不知何时会落下,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支配。
给予希望又亲手摧毁: 市场偶尔会给点“糖”吃(一轮小牛市或个股涨停),让投资者产生“这次不一样”的错觉,但最终往往以更深的套牢告终,完成一次完美的“PUA”循环。
屈服方 - 投资者
沉迷于痛苦中的快感: 深套后不忍割肉,反而在下跌中不断补仓,试图通过“摊低成本”来获得一种“我能掌控局面”的错觉,这像极了通过忍受痛苦来获得精神满足。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被市场伤害得越深,反而对其越发关注和迷恋。一天不看盘就浑身不适,沉浸在各种K线、技术指标、小道消息中,仿佛离开了施虐者就无法生存。
自我归因与PUA: 亏损后,投资者常常不是怪市场,而是先怪自己:“是我技术不好”、“是我心态不稳”、“是我没拿住”,进行深刻的自我检讨和反思,完美内化了市场施加的痛苦。
维系这段关系的“枷锁”与“诱惑”
暴富的诱惑(The Promise of Reward): 那万分之一的“茅台”、“宁德时代”神话,就像远处闪耀的灯塔,是所有投资者愿意忍受痛苦坚持下去的根本动力,也是这段关系中最诱人的“胡萝卜”。
沉没成本枷锁(The Sunk Cost Chain): “已经投入了这么多时间、金钱和感情,现在离开不就什么都没了?”这种想法将投资者牢牢锁在市场里,难以自拔。
群体的共鸣(The Community of Masochism): 当看到无数人和自己一样被“毒打”,在论坛、股吧里互相调侃、抱团取暖时,痛苦被稀释了,甚至产生了一种荒诞的归属感和娱乐化解构(“关灯吃面”成为文化梗)。
如何尝试“脱离”这段虐恋?
虽然比喻很形象,但健康投资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受虐。如果感到痛苦,可以尝试:
1. 认清关系本质: 承认市场的不可预测性和残酷性,它没有义务对你负责,也不会因为你的付出而给予回报。放下“必须回本”的执念。
2. 设定安全词(Stop-Loss): 设立明确的“安全词”——也就是止损线。一旦触发,无论多痛苦都必须坚决执行,这是对自己最重要的保护。
3. 寻找外部视角: 跳出日复一日的盯盘和波动,从更宏观的视角(如经济周期、国运、全球配置)来看待投资,A股可能只是你资产配置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4. 分散注意力: 培养工作、生活、其他兴趣爱好,减少对市场的过度关注和情感依赖。市场专治各种不服,也专虐各种痴情。
我们以为自己是来市场做投资的,后来发现是来献祭的;最后才明白,原来是来修行或者被修行的。
投资的最高境界,或许是超越施虐与受虐的二元对立,达到一种冷静观察的第三者状态。
当市场再次举起鞭子,愿你记得:真正的主导权,从来只属于那些能够驾驭自己欲望的人。#人形机器人利好不断!机构掀调研热# #甲骨文飙涨近36%:云业务狂暴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