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瑞银新能源混合A2025年度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年一季度,一方面经济开始进入复苏期,另一方面以AI和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逐渐明晰。二者共振使得许多上市公司在经营层面和预期上均呈现向上的态势。无论从业绩兑现层面,还是从新兴产业所代表的产业趋势来看,我们对2025年保持乐观。
从外部环境来看,美国正在面临经济周期阶段性见顶的压力,特朗普的新政可能在进一步加速这一过程。关税问题对于国内并不是决定性影响,因为国内本身的供给周期早已结束,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目前已经并不严重。从内部来看,新质生产力推动一些行业出现创新,新的投资增长点和需求增长点也在酝酿,内需可能更正面一些。
在我们投资的领域,大部分环节已经走过供需的最差时点,单位盈利能力已经见底,有部分环节的盈利开始修复。如果下游出现了新的应用场景,那么盈利的恢复速度会加快。盈利的修复一方面是看供需,另一方面看技术升级。因此,目前我们依然以新市场新需求和龙头公司的投资为主。
对于中国整个产业的核心矛盾,我们认为是创新和升级。由于全球总量空间增长有限,同时中国产能占全球比重已经很高,因此普通的经济周期和库存周期波动,不容易再带来大级别的机会。我们需要关注各个新兴产业,是否能带来新的终端产品和市场空间,进一步带来周期品种的投资机会。
具体行业来看,设备制造业方面,由于库存周期见底,装备制造类公司的需求有所复苏。但如果设备行业要出现大的机会,需要新的下游诞生,包括新技术带来的新需求,新需求带来的新产能。
新能源应用方面,去库存周期已经结束,但库存周期上行也尚未发生。光储平价和AI对于能源的要求,催生了很多的产品升级和需求扩张;汽车的升级也在持续进步,中国的汽车公司,其中能够创造产品溢价,同时进行下一轮自身智能创新的公司将具备投资价值。我们预计新的周期将沿着“应用—中游—上游”的节奏展开,目前关注的核心仍是在应用。
目前我们对于这轮上升期依然相对乐观。随着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和新技术的应用,产品的性价比大幅提升。终端的单位用量提升和新兴的应用领域出现,会带来需求新一轮的增长。但最大的风险是国外政治因素,影响海外的预期。
TMT行业,看好AI持续的投入,观察AI应用的产生。国内的AI投入仍处于发展初期,2025年是加速阶段,同时设备的国产化会使得上升趋势更为陡峭。另外,从目前的跟踪来看,AI的进一步推广,已经开始面临能源问题的制约。能源问题一方面是总体供能问题,另一方面是大型数据中心的能耗和电气系统问题。我们认为这里面蕴含着机会。
AI未来的发展,其电气系统的制约有可能成为主要矛盾,一次、二次、三次电源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在其中积极寻找投资机会。
本期我们新增的部分投资标的,其传统主业属于节能环保及相关配套设备、节能设备制造,同时在储能设备、高性能电池、AI电连接、高性能电感、机器人执行器等领域进行了前瞻布局。
以新能源、TMT为代表的业绩成长行业,已经出现了盈利的回升。储能、AI等新需求的提速也在路上,看好2025年能够兑现成长的公司的行情。
从外部环境来看,美国正在面临经济周期阶段性见顶的压力,特朗普的新政可能在进一步加速这一过程。关税问题对于国内并不是决定性影响,因为国内本身的供给周期早已结束,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目前已经并不严重。从内部来看,新质生产力推动一些行业出现创新,新的投资增长点和需求增长点也在酝酿,内需可能更正面一些。
在我们投资的领域,大部分环节已经走过供需的最差时点,单位盈利能力已经见底,有部分环节的盈利开始修复。如果下游出现了新的应用场景,那么盈利的恢复速度会加快。盈利的修复一方面是看供需,另一方面看技术升级。因此,目前我们依然以新市场新需求和龙头公司的投资为主。
对于中国整个产业的核心矛盾,我们认为是创新和升级。由于全球总量空间增长有限,同时中国产能占全球比重已经很高,因此普通的经济周期和库存周期波动,不容易再带来大级别的机会。我们需要关注各个新兴产业,是否能带来新的终端产品和市场空间,进一步带来周期品种的投资机会。
具体行业来看,设备制造业方面,由于库存周期见底,装备制造类公司的需求有所复苏。但如果设备行业要出现大的机会,需要新的下游诞生,包括新技术带来的新需求,新需求带来的新产能。
新能源应用方面,去库存周期已经结束,但库存周期上行也尚未发生。光储平价和AI对于能源的要求,催生了很多的产品升级和需求扩张;汽车的升级也在持续进步,中国的汽车公司,其中能够创造产品溢价,同时进行下一轮自身智能创新的公司将具备投资价值。我们预计新的周期将沿着“应用—中游—上游”的节奏展开,目前关注的核心仍是在应用。
目前我们对于这轮上升期依然相对乐观。随着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和新技术的应用,产品的性价比大幅提升。终端的单位用量提升和新兴的应用领域出现,会带来需求新一轮的增长。但最大的风险是国外政治因素,影响海外的预期。
TMT行业,看好AI持续的投入,观察AI应用的产生。国内的AI投入仍处于发展初期,2025年是加速阶段,同时设备的国产化会使得上升趋势更为陡峭。另外,从目前的跟踪来看,AI的进一步推广,已经开始面临能源问题的制约。能源问题一方面是总体供能问题,另一方面是大型数据中心的能耗和电气系统问题。我们认为这里面蕴含着机会。
AI未来的发展,其电气系统的制约有可能成为主要矛盾,一次、二次、三次电源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在其中积极寻找投资机会。
本期我们新增的部分投资标的,其传统主业属于节能环保及相关配套设备、节能设备制造,同时在储能设备、高性能电池、AI电连接、高性能电感、机器人执行器等领域进行了前瞻布局。
以新能源、TMT为代表的业绩成长行业,已经出现了盈利的回升。储能、AI等新需求的提速也在路上,看好2025年能够兑现成长的公司的行情。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评论该主题
帖子不见了!怎么办?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