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A股走得挺有意思,开盘时科技股还在调整,马上就被半导体带着V回来了,科创50指数一度涨超1%,创业板指的跌幅也收窄到1.6%。最显眼的还是半导体板块,不少个股低开高走。这行情看着热闹,但我得提醒一句:这不是简单的超跌反弹,而是产业逻辑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先看一组数据:有报告说,到2029年全球晶圆代工市场要到2700亿美元,未来四年复合增长率8.7%。别觉得这数字离我们远,最近机构刚披露,8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21.7%,亚太地区直接飙了43.1%,国内也有12.4%的增长。更关键的是价格信号——DRAM主流价格涨了5.4%,512Gb TLC晶圆价格涨了5.44%,这已经是连续第三个月上涨了。这说明什么?行业库存周期见底,下游开始主动补库存了,这往往是新一轮增长的起点。
可能有人会问,半导体细分领域那么多,到底哪些值得看?我梳理了一下,至少三个方向确定性比较高。第一是设备和材料,这是国产化的核心战场。现在全球先进制程扩产,这些突破不是实验室成果,而是实实在在能用的设备。第二是存储芯片,DRAM和NAND价格连续上涨,国内相关企业的业绩拐点已经出现。第三是AI算力链,HBM4存储技术落地,连阿里云都在追加AI服务器投资,这直接拉动GPU、先进封装的需求。
说到风险,肯定有人担心涨太多了。确实,最近半导体设备指数涨了30%,部分个股翻倍,但你得看估值和业绩的匹配度。现在半导体板块PE-TTM虽然到了历史99%分位,但如果把2025年的业绩预期算进去,很多龙头的动态PE其实只有30倍左右。更重要的是产业趋势——全球半导体营收预计2030年突破万亿美元,中国晶圆产能年复合增长率8.1%,比全球平均水平高不少。这不是短期炒作,而是十年维度的产业升级。
那普通投资者怎么参与?说实话,直接选股难度太大。半导体从设备、材料到设计、封测,每个环节的景气度都不一样。比如设备国产化率最高的去胶设备已经80%,但光刻机还不到3%,选错赛道可能就是冰火两重天。这种时候,借道专业机构反而更稳妥,毕竟他们能实时跟踪产业动态,灵活调整仓位。 我最近研究了一只产品,$南方信息创新混合C$ (007491),它的思路很清晰——重仓半导体设备和材料龙头,不追概念只看硬技术。业绩也确实说话:近一个月涨了30.08%,三个月43.35%,半年44.67%,一年64.86%,成立以来总收益55.56%。能在分化行情里跑出这个成绩,说明基金经理对产业链的理解比较深。

最后说个观点:半导体现在就像2019年的新能源,技术突破和国产化形成共振。接下来几个催化剂值得关注:10月中下旬三季报披露,预计设备材料企业业绩会继续超预期;11月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可能发布新的市场报告;年底国内几家晶圆厂的扩产计划也可能落地。对于普通投资者,与其纠结短期波动,不如找一只深耕产业的基金长期持有,毕竟在硬科技的长坡上,慢即是快。#大消费板块逆市拉升!行情能否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