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期科技圈最热闹的事,莫过于芯片股的集体狂欢。你们可能注意到了,美光一个月涨了60%,铠侠和闪迪更夸张,股价直接翻倍。这不是偶然,背后是整个存储芯片行业的“超级周期”已经启动。我这几天翻了不少机构报告,结合市场动向看,这波行情的逻辑比想象中更扎实。
先说最核心的驱动因素。首先是价格,过去半年存储芯片一直在涨价,最近一个月尤其疯狂。三星刚宣布四季度要把DRAM价格再提15%-30%,NAND闪存也涨5%-10%,连机械硬盘都跟着凑热闹。为什么敢这么涨?因为AI算力需求实在太夸张了。OpenAI最近跟AMD签了几十亿美元的协议,要定制专门的AI芯片;转头又跑去韩国,跟三星、SK海力士敲定了“星际之门”项目的供货,光存储芯片就要90万片晶圆,这规模是现在全球HBM产能的两倍还多。简单说,现在不是买芯片,是抢芯片,连国家层面都得下场协调资源。
其次是AI行业的“军备竞赛”进入新阶段。OpenAI一年收入也就100多亿,但给英伟达、AMD的订单都是百亿级,这已经不是理性投资,而是怕掉队的“保命钱”。你想,英伟达跟甲骨文合作后两家股价都大涨,现在AMD又拿到OpenAI的订单,说明AI算力的需求根本看不到天花板。更关键的是,巨头们都在把产能往HBM(高带宽存储)倾斜,普通存储芯片的产能自然就被压缩了,结果就是所有类型的存储芯片都在涨价,形成了“一荣俱荣”的局面。
最后是外资的调仓信号。以前外资买A股,最爱白酒这类消费股,现在风向完全变了。9月份外资净买入中国股市46亿美元,创近一年新高,重点全放在了半导体和科技板块。连“木头姐”都开始加仓百度、阿里,这说明全球资本都在押注中国科技股的长期潜力。有意思的是,他们减持的恰恰是银行、保险这些传统板块,这种资金搬家的趋势,可能比短期涨跌更值得关注。
再说说我对后续市场的看法。这波存储芯片行情,本质是AI算力需求爆发带来的“硬短缺”。有机构预测,到2027年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规模能到3000亿美元,HBM的价值占比会高达43%。更关键的是技术迭代,像SK海力士的HBM4已经开始量产,竞争对手要到明年一季度才能跟上,这种技术领先带来的溢价会持续很久。还有个新趋势叫“以存代算”,简单说就是把AI推理从贵的DRAM搬到性价比更高的SSD上,这意味着NAND闪存的需求会进一步爆发,相关产业链公司都有机会。
不过话说回来,普通投资者想直接下场选股确实难。半导体细分领域太多,设备、材料、设计、封装的景气度天差地别。比如HBM的封装测试公司现在订单排到明年,但有些做消费级存储的企业可能还在去库存。而且技术路线也复杂,HBM、DDR7、QLC SSD这些名词听着就头大,稍微踩错节奏可能就错过主线。
这种时候,借道基金入场其实是更聪明的选择。比如$南方信息创新混合C$ (基金代码:007491),它覆盖了信息创新领域的多家优质企业,相当于打包了一揽子科技股,能分散单一持股的风险。我查了下数据,这只基金近一周涨了11.28%,近一个月24.28%,三个月43.27%,半年45.27%,一年更是涨了74.82%,业绩曲线相当漂亮。对于没时间盯盘、又想抓住科技红利的朋友来说,这种专业机构管理的基金,其实是把复杂的产业链研究转化成了简单的投资工具。
最后提醒一句,存储芯片的超级周期不是几天的炒作,而是未来3-5年的大趋势。接下来几个催化剂值得关注:10月底的行业峰会可能会有新的技术突破,明年一季度各大厂商的产能规划也会陆续公布,还有国内存储企业的国产替代进展。但记住,任何投资都有风险,与其纠结买哪只个股,不如先通过基金这样的工具上车,等看懂了行业逻辑再慢慢优化配置。#国际金价史上首次升破4000美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