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导体板块又热闹起来了,不少个股直接封了涨停,现在“行业进入上行周期”基本成了多家公募的共识,这事儿值得咱们好好掰扯掰扯。
从消息面看,人工智能热潮下,半导体行业的利好确实不少。之前高盛把中芯国际H股的12个月目标价从73.1港元上调到了83.5港元,他们觉得国内AI芯片的长期需求增长会更明朗,像中芯国际这种头部代工厂肯定能吃到红利。其实这逻辑不难理解,现在国内云服务商都在加资本支出,AI的终端应用也越来越多,不管是日常用的APP还是企业端的服务,都离不开AI芯片,需求自然会跟着往上走。
还有9月24号开幕的云栖大会上,阿里的CEO吴泳铭也放了消息,说他们本来计划未来三年投3800亿建云计算和AI基础设施,现在还打算在这个基础上再加码,就是为了迎接人工超级智能(ASI)时代。他还预测到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要比现在提升10倍,这背后其实就是算力投入要呈几何级数增长——毕竟AI越发展,对算力的要求就越高,硬件投入肯定得跟得上。
有公募分析说,头部科技公司这么大手笔砸钱在AI算力基建上,其实能看出来全球AI竞赛已经转到以算力为核心的硬实力比拼了。这不仅能带动上游的服务器、芯片、光模块、数据中心IDC、温控节能这些硬件产业链的需求,还说明大模型技术迭代和应用落地越来越依赖底层算力。而且头部企业的动作往往是行业风向标,这大概率会让市场更看好AI算力板块的长期成长空间,信心层面是个不小的支撑。
不过得提一句,24号半导体能涨这么猛,补涨需求也是个重要原因。之前一直强势的CPO(光模块)板块这次没跟上普涨,有公募就说,这轮科技行情大家共识挺高的,资金先是盯着海外算力、国产算力,后来又转到新能源里的储能、固态电池这些方向,慢慢在找低位的机会。比如8月国内算力行情里,主要是芯片设计公司在涨,而半导体上游的设备、材料这些板块前期表现一般,最近就开始加速补涨,也算行情轮动的正常表现。
现在不少人都觉得,近期半导体设备板块领涨不是偶然,是市场用脚投票选了更确定的方向。从长期看,半导体设备材料的国产化率肯定会慢慢提升,相关公司只要能持续把产品导入客户供应链,业绩上涨是大趋势。而且全球半导体的景气度一直不低,行业里的资本开支也在扩张,这对设备材料公司的盈利预期也是个利好。
其实过去几年半导体行情也有过低谷,整整三年多没什么像样的表现。但大家可以看看国外的半导体行业,发展过程中也一样有周期波动,不是一直涨的。国内半导体产业2018年才真正起步,经历了2019到2021年的上行周期,2022到2024年又走了一波下行,现在正好进入新一轮上行阶段,这个节奏其实是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
之前的下行周期其实也是个“照妖镜”,那些能真正兑现业绩、实现持续增长的公司才能跑出来,靠概念炒作的早就现形了。咱们通过看公司的财务数据、做些调研,就能比较容易识别出具备长期成长性的优质标的,投资方向也会更清晰。当前半导体行业处于“第二上行周期”,布局的时候既要盯着周期复苏的大方向,也得重点找那些在份额提升、技术突破上做得好的细分公司,比如设计、封测、材料、设备这些领域里的龙头。
后续我个人觉得,可以多关注两个点:一是头部科技公司在AI算力上的实际投入进度,有没有超预期的动作;二是半导体设备材料领域的国产化突破消息,比如某类设备攻克了关键技术、实现了量产,这些都可能成为板块的催化因素。而且现在行业上行周期的趋势比较明确,只要不盲目追高,找对核心赛道,机会还是比较扎实的。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面对这种行业机会,其实挺难的。科技赛道分化太厉害,个股波动也大,选股难度特别高。就算是半导体这一个赛道,从设备、材料到设计、封测,每个环节的景气度和竞争格局都不一样,很容易看对行业却买错股。这种时候,借道专业机构可能更稳妥,毕竟他们研究得更深,调仓也更灵活,能更好地把握板块节奏。
比如$南方信息创新混合C$ (007491),这只产品现在重点布局的就是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龙头公司,能深度锁定半导体产业链里的优质标的,方向抓得很准,值得大家多关注。看业绩的话,近1周上涨18.24%,同类第一!近1月上涨20.59%,近三月上涨42.01%,近1年斩获117.70%!不管是短期表现还是长期收益,都挺稳的,能实实在在跟上行业的上行节奏。#9月游戏版号发放 景气度或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