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面上,国际数据公司(IDC)最近发布了《全球半导体技术与供应链情报》报告,预计2025年全球半导体收入将达到8000亿美元,相比2024年的6800亿美元增长17.6%。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数字还是在上调之后的结果——年初的预测本来是15.5%,上调的动力主要来自AI基础设施投资的持续加码。这说明什么?说明行业的需求比我们想象中还要旺。
IDC特别指出,数据中心半导体是2025年增长的主要引擎。AI基础设施、加速计算、数据中心网络这些领域的需求,正在强力拉动半导体收入扩张。客户端市场因为一些外部因素,上半年表现也不错。围绕数据中心应用的相邻市场,比如高端内存、先进网络半导体等,同样受益于这个趋势。报告预测,到2030年,半导体市场计算领域的五年复合年增长率能达到12%。这些数据背后,其实勾勒出一条清晰的主线:AI带来的算力需求,正在实实在在转化为半导体行业的订单和收入。
政策层面的暖风也在继续吹。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后续会有一系列配套文件出台,包括针对重点行业的具体实施方案,以及分层、分行业的标准制定。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正在从宏观指引走向具体的行业落地,对算力基础的需求会更加明确和持续,半导体行业无疑是其中的核心受益环节。
机构方面,对国产替代的逻辑依然看好。有观点认为,至少三方面的技术趋势会推动刻蚀设备的用量和重要性提升:比如光刻多重图案化工艺的采用、三维堆叠存储和近存计算的需求,以及底层晶体管结构的升级。短期看,2025年国内晶圆厂投资可能相对平淡,但随着头部存储厂商新项目有望启动,以及先进逻辑厂商加大扩产力度,半导体设备有望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这个判断的关键点在于,国内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可控是长期方向,当前的产能建设节奏可能会波动,但技术升级和国产替代的进程不会中断。
除了这些,近期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行业动态。比如,国家大基金三期似乎已经有了动作,今天相关领域涨幅领先,这通常会被市场解读为对产业链的实质性支持和未来投资方向的信号。大基金的进入,往往能带动产业链的整体关注度。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半导体行业的长逻辑是扎实的。数字化、智能化的浪潮远未结束,AI、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各种应用场景对芯片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复杂、量越来越大。同时,地缘政治因素也使得供应链安全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这为国内半导体企业提供了在竞争中成长的空间。不过,也需要客观看到,这个行业技术迭代快,资本投入大,周期性的波动确实存在。
对于后市,我觉得可以关注几个可能的催化剂:一是国内头部晶圆厂新项目招标的实质性启动;二是AI推理侧需求爆发带来的增量;三是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细分领域需求的复苏。这些因素如果逐步兑现,会对板块情绪形成支撑。
但话说回来,投资这个行当最怕的就是看对方向却选错标的。半导体板块内部现在分化得厉害——设备厂商业绩确定性高但估值早已不便宜,设计公司弹性大却容易受制于代工产能,材料领域更是技术路线之争暗流涌动。普通投资者要在这片专业领域里做出精准选择,难度确实不小。这时候,借助专业力量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比如$南方信息创新混合C$ (007491),这类产品由基金经理进行专业管理,旨在深度挖掘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机会,尤其聚焦于半导体产业链。其投资策略强调主动管理,基金经理在科技赛道有多年研究经验,例如去年就提前布局了半导体设备领域的核心公司。从业绩表现来看,该产品近期走出了快速上涨行情,昨日净值上涨3.83%,单位净值达到2.3164,续创近1年新高;今日预估上涨7.86%,冲击三连涨。
阶段涨幅方面,近1周上涨13.20%,近1月上涨11.69%,近三月上涨31.79%,近6月上涨33.36%,近1年上涨108.38%。当然,过去业绩不代表未来,但至少说明其投资策略在把握半导体行业机会上是有所体现的。
半导体这班车,方向是明确的,但路况比较复杂。如果你认同AI和国产替代的大趋势,但又担心个股选择的高难度和波动性,那么通过借助像南方信息创新混合C(007491)这样的专业管理产品来参与,或许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项,有助于分散单一投资风险,争取把握行业整体的成长机会。#半导体设备股狂飙 推动因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