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AI总结直播《当下市场配置关键词——红利》生成
全文摘要:本次直播探讨了红利类资产的配置价值。首先,嘉宾分析了近期市场政策对红利类资产的利好影响,包括央行降息等,指出无风险利率下行使红利类资产的高股息优势更加突出。然后,嘉宾对比了红利策略和现金流策略的差异,强调红利策略注重当期确定性,现金流策略则关注长期持续性。接着,嘉宾分析了红利类资产吸引力提升的原因,如股息率走高和政策利好。最后,嘉宾建议投资者关注港股红利类资产,指出其稳定现金回报在利率下行阶段具有相对优势,并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匹配和资产配置。
1 红利类资产的配置价值。
珞珞介绍了近期市场政策对红利类资产的利好影响,包括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下调逆回购操作利率等他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购买基金产品前需做好风险测评,并仔细阅读相关法律文件。
2 央行降息推动红利资产投资。
主持人介绍了央行降息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指出无风险利率中枢可能持续下行,红利类资产的高股息优势更加突出他提到中证红利低波指数和港股通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的股息率均超过8%,建议关注高股息低估值红利类资产的投资价值他还解释了红利类指数的选股逻辑,强调其与市值指数的不同,以及红利类资产在利率下行阶段的相对价值最后,他对比了红利策略和现金流策略的区别,指出现金流策略是红利策略的升级版。
3 红利与现金流策略的差异。
珞珞解释了红利策略和现金流策略在选股逻辑和投资意义上的不同红利策略更关注现金分红,主要集中于传统高股息行业如银行;现金流策略则注重经营所得现金流,主要投资于周期板块和消费板块两者均属于价值投资,但红利策略强调当期确定性,现金流策略注重长期持续性红利类资产在低利率环境下具有吸引力,适合长期投资者,不仅限于保守型投资者。
4 红利类资产吸引力提升。
珞珞分析了红利类资产吸引力提升的原因,包括股息率走高、上市公司分红积极性提高以及政策利好他提到2024年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显示,846家公司拟派息金额超过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此外,险资加大入市力度,金融监管局推动三项增量政策,包括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调整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和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以促进险资入市,助力资本市场稳定和提高投资收益。
5 险资偏爱港股红利资产。
珞珞分析了险资加速入市背景下,中长期资金对收息策略的偏好,特别是港股红利类资产的高股息属性他提到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的股息率超过8%,成分股中银行板块占比高,基本面独立,受外部冲击小,且受益于降准降息央国企在指数中占比超过85%,盈利模式稳定,市场认可度高,主营业务聚焦国内市场,抵御外部风险能力强珞珞还指出,央国企在稳定资本市场、提升股东回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现金分红总额达9800多亿,年化回报超过10%。
6 港股红利类资产配置价值较高。
珞珞分析了港股红利类资产的配置价值,指出其稳定现金回报在利率下行阶段具有相对优势他解释了交易拥挤度的概念,认为目前红利类资产交易拥挤风险较低珞珞提醒投资者,红利类资产虽具防御属性,但仍属股票型基金,波动性较大,需注意风险匹配他建议投资者在配置时避免过于集中,可与其他板块搭配,如科技类资产珞珞强调,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需做好投资规划和资产配置。
7 投资需管理心理预期。
珞珞分析了红利类策略的超额收益表现,指出其在熊市或价值因子占优阶段表现较好,并强调权重行业周期对策略的影响他还提到港股通红利类资产的优势,包括港股市场的估值折价和分红传统,但也提醒投资者注意股息红利税的问题,特别是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时需缴纳较高的税率。
8 QD基金投资港股红利税较低。
珞珞介绍了通过QD基金投资港股和红筹股的优势,按照10%的税率缴纳股息税,相比A股红利税更低,尤其适合长期持有红利类资产他还提到港股通红利ETF和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并指出QD额度限制可能导致部分资产使用港股通交易机制,需按港股通税费规则缴纳红利税此外,珞珞建议关注恒生消费指数,因其白酒占比较低,更多聚焦新消费,适合当前95后、00后主导的消费趋势。
9 新消费升级推动市场变革。
珞珞介绍了新消费升级的趋势,强调消费场景的创新和数字化发展他提到恒生消费指数覆盖了衣食住行全场景,成分股盈利和分红表现优异,具有投资价值他还建议关注消费板块,并结合科技类指数和宽基进行资产配置,推荐通过定投方式参与长期投资。
免责声明:本内容由AI生成。 针对AI生成的内容,不代表天天基金的立场、态度或观点,也不能作为专业性建议或意见,仅供参考。您须自行对其中包含的数字、时间以及各类事实性描述等内容进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