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下午好,我是基金经理邵文婷,北京时间10月30日,美联储如期宣布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3.75%-4.00%,还同步释放了12月1日停止缩表的利好消息。但这份"符合预期"的决议却没能让市场安心——鲍威尔在记者会上的鹰派表态,让投资者情绪瞬间转向。发布会开始后半小时内,市场迅速调整预期:标普500指数从持平转为小幅下跌,最终收盘微跌0.004%报6890.59点;10年期美债收益率逆势上行;现货黄金价格也出现回落。最关键的是,市场对12月继续降息的概率预期从90%骤降至63%,原本板上钉钉的宽松预期被鲍威尔一盆冷水浇灭。
12月降息非板上钉钉,暂停观察概率更大
尽管美联储延续了2025年以来的第三次"预防式宽松",但内部分歧加剧和数据不确定性,让连续降息的节奏大概率要踩刹车。综合来看,12月美联储更可能暂停降息,先评估前期政策效果再做决定。
1. 内部分歧创年内最大,鹰鸽派吵翻了天
本次会议出现2票反对,是2025年降息周期中分歧最显著的一次。其中,特朗普今夏新任命的美联储理事米兰主张"一步到位"降息50个基点,认为需要更强力政策对冲经济风险;而堪萨斯城联储主席施密德则坚决反对降息,担心过早宽松会让抗通胀努力前功尽弃。这种"激进宽松"与"严防通胀"的对立观点,意味着12月政策投票更难达成共识。
2. 政府停摆致经济数据"断档",决策缺依据
由于美国联邦政府停摆,9月非农就业数据已被迫延迟发布,后续通胀数据的发布节奏也成未知数。美联储制定政策的两大核心依据——就业和通胀,目前都处于"数据真空"状态。鲍威尔在发布会上多次强调"需要更多数据评估经济走势",这意味着在关键数据补全前,美联储不会贸然继续降息。
3. 鲍威尔释放谨慎信号,给市场"降温"
与前两次降息后的温和表态不同,本次鲍威尔反复强调"尚未就12月会议做出决定",明确拒绝给市场设定宽松预期。这种刻意的谨慎表态,本质是在平衡市场情绪——既不想让投资者忽视通胀黏性风险,也不想过度打压经济复苏信心,背后透露出的是"边走边看"的务实态度。
短期震荡,中长期聚焦科技成长
美股:短期震荡不改中期上行趋势
短期来看,政策分歧会让美股维持区间震荡,毕竟市场对降息的前期博弈已经充分,鲍威尔的鹰派言论更多是引发情绪波动而非趋势反转。但中长期看,宽松货币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叠加AI产业叙事的三重支撑仍在,预计美股将持续震荡上行。
国内及港股:短期影响有限,中长期机遇显现
对A股而言,由于前期降息预期已充分消化,且当前美债利率并非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短期大概率保持原有运行节奏。但港股市场会更受益于全球宽松周期——随着美债收益率下行,新兴市场的吸引力将逐步抬升,尤其利好对融资成本敏感的互联网、创新药等新经济板块,以及利率敏感的科技股。
把握科技成长型资产机会
在降息周期开启的背景下,科技成长领域仍是核心主线。对投资者而言,不必过度纠结于12月是否降息的短期博弈,更应关注中长期趋势——全球流动性宽松大方向未变,科技成长和新兴市场的结构性机会仍值得布局。后续可重点跟踪11月非农就业、通胀等补发布数据,这些将是判断明年政策走向的关键线索。
$交银上证科创板100指数A(OTCFUND|023050)$
$交银上证科创板100指数C(OTCFUND|023051)$
$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LOF)A(OTCFUND|164906)$
$交银中证红利低波动100指数A(OTCFUND|020156)$
数据来源:wind
风险提示:相关个股仅供说明市场情况,不代表公司持有或承诺持有任何相关股票,也不构成行业或个股推荐,投资需谨慎。本文观点仅代表当下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不构成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详见基金法律文件。基金投资于证券市场,基金净值会因证券市场波动等因素产生波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证券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人应充分了解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进行投资,欲知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相匹配的情况可向销售机构处获得协助支持。
#基金经理说##美联储再次降息!12月降息与否难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