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地时间1月20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正式宣誓就任美国第47任总统。在就职演讲中,特朗普承诺“美国优先”,打击非法移民、加强传统能源开采以及关税等领域的政策,但并未立即加征关税。就职演讲之后,特朗普立刻签署行政令废除了拜登政府近80项政策,宣布美国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可以看出,如同上一轮执政期一样,“特朗普2.0”仍有可能不断“退群”,且在贸易层面奉行“逆全球化”。
从目前传递出的信息来看,特朗普就职演讲与经济关联最大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对待非法移民的态度可能影响到美国国内劳动力成本和物价水平,进而影响联储货币政策。特朗普在移民问题上态度强硬,称他将宣布美国南部边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立即制止所有非法入境,开始遣返数以百万计“犯罪的外国人”,终止拜登政府的“抓捕即释放”边境政策。若遣返计划得以实施,短期内美国的劳动力供给或立即减少,用工成本上升,核心通胀获得支撑。另外,社会总需求也会减少,从而削弱中长期的通胀预期,因此我们认为美国通胀可能是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这种通胀变化可能通过美联储的降息预期间接影响到全球主要国家央行的货币政策。
2、加强传统能源开采、撤销电动汽车政策,将通过化石能源中间品价格压低美国通胀水平,但也可能令全球绿色能源和环保政策倒退。在新旧能源问题上,共和党和民主党一直是有争议的。特朗普上台后,抑制通胀也是不得不面临的一大棘手问题。目前美国通胀预期走高,通过加大开采压源价格,进而压低原油中间品和远期的通胀预期。但是,这一做法可能令全球辛苦建立起来的绿色能源政策倒退,对我国的新能源车出口也将产生一定影响。
3、尽管就职当天没有立即加征关税,但成立的“对外税务局”意味着将来一定会看到广谱且全面的贸易体系变革。早在去年11月胜选后,特朗普就曾表示考虑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25%关税。尽管关税并未立即加征,但其所成立的“对外税务局”意味着未来全球范围的关税加征一定更具“广谱性”,增税范围有可能从发达国家扩大到发展中国家。这意味着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关税和贸易变革可能是个前松后紧的过程,虽然“百日新政”可能看不到过激的举动,但不排除后续大刀阔斧,再次对全球带来负面冲击。
往后看,特朗普可能优先关注国内民生相关问题,中美关系存在“小阳春”的可能。1月17日,中美双方领导人在电话后都做出了积极表态,后续中美在地缘、贸易再平衡、跨国投资等领域存在合作可能性。我们认为,中美关系的向好有助于提振市场风险偏好,较为利好成长型资产,以创50为代表的A股核心资产,以及为互联网中概股为代表的海外上市资产值得关注。
风险提示:相关个股仅供说明市场情况,不代表公司持有或承诺持有任何相关股票,也不构成行业或个股推荐,投资需谨慎。本文观点仅代表当下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不构成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详见基金法律文件。基金投资于证券市场,基金净值会因证券市场波动等因素产生波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证券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人应充分了解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进行投资,欲知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相匹配的情况可向销售机构处获得协助支持。
#人民币飙涨、中国资产爆发,A股怎么走?#
#全球投资俱乐部#
$交银创业板50指数C(OTCFUND|007465)$
$交银创业板50指数A(OTCFUND|007464)$
$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LOF)A(OTCFUND|164906)$
$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LOF)C(OTCFUND|013945)$
$交银环球精选混合(QDII)(OTCFUND|519696)$
$交银沪港深价值精选混合(OTCFUND|519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