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交所逆势走强,技术面与政策面共振打开上行空间
短期(1个月):技术反弹与成分调整预期驱动
当前北证50指数逆势走强,显示资金对北交所硬科技资产的配置热情。技术面上,MACD金叉形态确认,叠加均线系统支撑强化,短期有望延续反弹趋势,突破年内高点并挑战60日均线压力位(参考2025年3月北证50突破前高的历史规律)。6月13日北证50成分股将迎来调整,利尔达等潜在调入标的或引发资金提前布局,进一步催化板块活跃度。
中期(3个月):政策红利与流动性改善双轮驱动
若年中政治局会议释放“新质生产力”深化政策(如专精特新企业税收优惠、北交所转板细则落地),叠加北交所与科创板、创业板错位发展的定位强化,资金可能加速流入。核心逻辑在于:
1.流动性改善:公募持仓占比提升(目前不足5%)、个人投资者门槛优化预期;
2. 估值修复:当前北证50动态市盈率仅26倍,较科创板折价30%,政策催化下有望向40倍中枢靠拢;
3.产业共振: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加速)、工业母机(新一轮设备更新政策)等高景气赛道贡献超额收益。
长期(1年):历史周期复刻与制度红利释放
参考2024年10月北证50启动的第三轮行情,若2025年9月“年度产业创新大会”落地硬科技扶持政策(如北交所国际板试点),叠加做市商扩容(当前仅30余家券商参与),指数已经突破前高1470点,冲击2000点历史关口。长线逻辑在于:
1. 制度对标创业板改革:2015年创业板注册制后3年指数涨幅超200%,北交所“专精特新”定位或复刻这一路径
2. 企业成长性释放:三季报显示,营收增速TOP10企业订单能见度已延伸至2026年,技术壁垒构筑长期护城河

二、量化掘金:同泰远见锚定“营收增速TOP10”隐形冠军
1. 量化模型穿透波动,锁定“三高”企业
同泰远见独创的量化策略聚焦高营收增速、高研发强度(研发费用占比超15%)、高市场渗透率(细分领域市占率年增5%以上)的硬科技标的。例如,其提前布局的硅基能源、连城数控(光伏设备订单暴增)等,均在北证50成分调整窗口期斩获超额收益。
2. 风控体系规避“概念炒作”陷阱
通过动态监测企业现金流、客户集中度等指标,规避如国航远洋2024年因资产减值导致的业绩波动风险,确保组合聚焦真实成长性企业。
3. 灵活调仓捕捉政策与产业共振
在2025年5月北证50冲高期间,其快速减仓短期涨幅过高的氢能概念股,转而加仓三季报超预期的半导体材料企业,精准把握板块轮动节奏
三、产品推荐:$同泰远见混合C$ $同泰远见混合A$ ——北交所投资的“精准制导”工具核心优势:


1. 量化赋能,攻守兼备
独创“景气度-估值-流动性”三维模型,在反弹行情中捕捉单日领涨机会,同时通过分散持仓(前十大重仓股占比<40%)平滑波动。
2. 聚焦硬核,长期领跑
重仓半导体、高端装备等政策红利与产业升级双驱动的赛道,显著跑赢北证50成分股均值。
3. 高弹性运作,捕捉制度红利
凭借“高仓位+高频调仓”策略,在转板预期、成分调整等事件窗口快速反应。
当前北交所正站在“政策红利释放、业绩验证、估值重塑”的三重拐点上,短期技术面修复与长期制度升级形成共振,硬科技企业的高成长性与市场流动性改善的乘数效应逐步显现。在这一历史性窗口期,同泰远见基金凭借“量化选股+硬科技聚焦+高弹性策略”的组合拳,成为投资者布局北交所的优选工具。其模型精准锚定营收增速与研发强度双高的隐形冠军,通过高频跟踪产业趋势与资金动向,既能在反弹中放大收益弹性,亦能在分化行情中规避风险。对于希望分享北交所“改革牛”红利的投资者而言,与其在波动中“孤军奋战”,不如借力专业量化团队的“精密制导”,以更从容的姿态把握从估值洼地到价值重估的跃升机遇。
#特朗普或突破AI芯片出口限制!影响几何?# #美容护理概念活跃,业绩推动or资金炒作?# #中美发布经贸联合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