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基金投资策略#非常感谢财通基金举办的这次活动,给了我和广大的投资者共同探讨11月投资策略的机会,下面就是 我11月的布局思路——不再盯着“谁涨得猛”,而是试着从“市场逻辑+自己的钱袋子”里找方向。
月初我先翻了10月的板块数据:科技和有色领涨,但前者已经连涨了小半个月,估值不算低;后者跟着大宗商品价格走,波动本来就大。要是直接追进去,大概率是给前期获利的人“接盘”。所以我没急着加仓这俩板块,反而先把手里已经赚了15%的科技基金减了1/3仓位——落袋为安的部分,刚好能当后面布局的“子弹”。
接下来得摸清楚11月的“主线逻辑”是什么。我翻了最近的政策新闻,看到高端制造、专精特新的扶持文件又密集出来了,加上三季度企业的研发投入数据不错,这板块虽然没像科技那样“爆火”,但属于“有政策托底+估值不算贵”的类型。我挑了一只重仓高端装备和工业母机的混合基金,先买了1万块的底仓——这类基金波动比纯科技小,但长期逻辑够硬,适合拿3-6个月。
然后是“稳”的部分。之前手里的固收基金收益有点“温吞”,但直接换成权益又怕风险太高,所以我换成了“固收+”里的“偏债混合”——这类产品通常是70%债券+30%股票,既能靠债券拿4%-5%的基础收益,又能通过少量股票蹭市场的红利。我选的那只刚好重仓了基建和消费债券,这俩板块11月大概率有政策催化,比纯买国债要灵活点。
还有个“捡漏”的思路:10月跌得比较狠的消费板块,其实已经到了相对合理的估值区间。我没直接买白酒基金,而是选了一只重仓食品加工和家电的指数基金——这俩细分领域受市场情绪影响小,而且临近双11,家电的销售数据可能会有起色。我打算每周定投500块,慢慢把仓位加上去,就算短期不涨,拿满半年的安全边际也够高。
最后是“控制节奏”:我把11月的可用资金分成了4份,先投了2份在高端制造和固收+里,剩下2份留着“补仓”——要是科技板块回调10%以上,就加一点到半导体基金里;要是消费继续跌,就把定投金额翻倍。毕竟市场从来没有“精准买点”,留足余地比“一把梭”要踏实得多。
现在账户里的布局,既有能跟着政策吃肉的“进攻仓”,也有能扛住波动的“防守仓”,还有等着捡漏的“预备仓”——不再像以前那样盯着单日涨跌慌神,反而能沉下心看长期逻辑。@财通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