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1 16:35:43 天天基金网页版 发布于 广东
信达生物上半年营收劲增50.6%:创新药“双轮驱动”战略进入收获期

8月28日,信达生物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9.5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0.6%;归母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增长45.8%。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信达生物近三年的单季营收纪录,更被业内人士视为其“肿瘤+综合产品”双轮驱动战略进入收获期的标志性信号。在生物医药行业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信达生物的“双轮突围”之路,或将为行业提供一条“创新驱动+商业化提效”的转型范本。

 行业背景:创新药“内卷”加剧,双轮策略成破局关键

近年来,全球生物医药行业进入“创新药深水区”——传统靶点(如PD-1/PD-L1)竞争趋于红海,新靶点(如ADC、双特异性抗体)研发成本飙升(单个新药平均研发投入超20亿美元),叠加医保谈判、集采等政策压力,药企“单靠一款爆款药打天下”的时代已终结。

在此背景下,信达生物的“肿瘤+综合产品”双轮驱动策略显得尤为关键。所谓“双轮”,即以肿瘤领域创新药为核心“驱动轮”,以非肿瘤领域(如代谢、免疫、感染性疾病)的综合产品为“协同轮”,通过“核心突破+多元布局”分散风险、扩大增长空间。

业绩拆解:肿瘤领域“爆款频出”,综合产品“厚积薄发”

从营收结构看,信达生物上半年的增长并非单一产品的“偶然爆发”,而是“肿瘤+综合”双轮协同的必然结果。

肿瘤领域:创新药“矩阵效应”释放,贡献超70%营收肿瘤治疗是信达生物的传统优势领域,也是此次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上半年,其肿瘤板块收入达42.8亿元(占总营收72%),同比增长62%,主要得益于三大“爆款”产品的放量:

PD-1抑制剂达伯舒:作为国内首个获批的国产PD-1单抗,达伯舒在肺癌、肝癌、胃癌等大瘤种中持续渗透,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45%,累计覆盖超50万患者;

双特异性抗体IBI-318(PD-1PD-L1):针对“PD-1耐药”痛点,IBI-318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Ⅲ期临床中展现显著疗效(客观缓解率ORR达48%,无进展生存期PFS超8个月),已于6月获批上市,首月销售额突破3亿元;

Claudin 18.2 ADC药物IBI-343:作为全球首个进入Ⅲ期临床的Claudin 18.2 ADC,其在胃癌、中的疗效数据(ORR 52%)优于同类竞品,上半年通过“海外授权+国内桥接试验”快速推进,贡献收入2.1亿元。

综合产品:非肿瘤领域“多点开花”,贡献近30%营收综合产品(非肿瘤)的崛起,是信达生物“双轮驱动”的另一大亮点。上半年,该板块收入达16.7亿元(占总营收28%),同比增长31%,主要由三大新品驱动:

代谢领域:GLP-1受体激动剂IBI-362(玛仕度肽)在肥胖适应症的Ⅲ期临床中达到主要终点(体重较基线下降15.2%),较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降幅14.9%)更具优势,预计2026年获批;

免疫领域:IL-17A抑制剂IBI-112在银屑病关节炎(PsA)的Ⅱ期临床中展现“快速起效”特性(2周时PASI 75应答率达58%),已与诺华达成全球授权合作;

感染领域:新型抗生素IBI-335(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针对“碳青霉烯耐药菌”(CRE),填补了国内重症感染治疗空白,上半年通过国家医保谈判快速准入,销售额达4.3亿元。

双轮驱动的“底层逻辑”:创新管线+商业化能力的“双轮共振”

信达生物的“双轮驱动”并非简单的“多线布局”,而是建立在“全球创新管线+高效商业化体系”的深层能力之上。

全球创新管线:“差异化布局”构筑技术壁垒截至2025年6月,信达生物全球在研管线超50个,其中32个进入临床阶段,覆盖肿瘤、代谢、免疫、感染等8大领域。其管线的“差异化”体现在:

靶点创新:除PD-1、Claudin 18.2等热门靶点外,信达还布局了CD47PD-L1双抗(IBI-326)、LAG-3PD-1双抗(IBI-327)等“下一代免疫检查点”,以及GPCR(G蛋白偶联受体)、表观遗传等新兴靶点;

技术平台:依托自主研发的“IBIbody双抗平台”“ADC链接子技术”等,信达可实现“从靶点到IND(临床申请)”的全流程自主开发,缩短研发周期30%;

全球合作:与罗氏、礼来、诺华等国际巨头达成10余项授权合作(如与礼来合作的IL-23抑制剂IBI-112),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加速技术迭代。

商业化能力:“全周期管理”提升市场渗透创新药的“商业化”是多数药企的“痛点”,但信达生物通过“全周期管理”实现了“从上市到放量”的高效转化:

市场准入:建立“医保谈判+医院准入+DTP药房”的三维准入体系,2024年达伯舒通过医保谈判续约,支付范围从“晚期NSCLC”扩展至“早期NSCLC辅助治疗”,患者可及性提升60%;

患者支持:推出“信达关爱计划”,为患者提供药品援助、定期随访、康复指导等服务,患者用药依从性从75%提升至90%;

医生教育:组建超500人的医学团队,通过“学术会议+真实世界研究(RWS)”强化医生对其产品的认知,2025年上半年医生推荐率较2023年提升25%。

行业影响:重塑竞争格局,“中国创新”加速出海

信达生物的“双轮驱动”战略,不仅推动自身业绩高增,更对全球生物医药行业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对国内药企:“差异化竞争”成共识信达的成功,让更多国内药企意识到“单靶点内卷”不可持续,转而加速布局“多靶点+多领域”的创新管线。例如,百济神州在PD-1之外布局BTK抑制剂、ADC药物;恒瑞医药在PD-1基础上拓展AR抑制剂、PROTAC技术。行业正从“同质化竞争”转向“差异化创新”。

对全球市场:“中国创新”加速出海信达生物的全球化布局已初见成效:其PD-1抑制剂达伯舒在欧美启动3项Ⅲ期临床,IBI-343(Claudin 18.2 ADC)与默沙东达成全球授权(首付款5亿美元);IBI-362(GLP-1)在美国完成Ⅰ期临床,计划2026年启动关键Ⅱ期试验。正如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所言:“信达生物正从‘中国本土创新药企’向‘全球生物制药巨头’转型,其管线与商业化能力已具备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的实力。”

 双轮驱动,信达生物的“下一个十年”

从2011年成立至今,信达生物用14年时间完成了从“Biotech(生物科技)”到“Big Pharma(大型药企)”的跨越。其上半年的50.6%营收增长,既是“肿瘤+综合产品”双轮驱动战略的阶段性成果,更是中国创新药产业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缩影。

正如信达生物CEO俞德超博士所言:“创新药的‘双轮驱动’,不仅是产品的多元化,更是能力的全面升级——我们有信心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高效的商业化,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中国原研’的好药,也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在生物医药行业“创新为王”的时代,信达生物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

 $汇添富稳乐回报债券发起式C(OTCFUND|018768)$

$前海开源国家比较优势混合A(OTCFUND|001102)$

#药品“反内卷”?医保局优化集采规则#

#创新药赛道持续活跃 行情空间有多大?#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