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层面。
1、先说外因侧。
进入特朗普当政的今年,美元其实在心理上就进入了降息周期,虽然实质中间有很多波动,但是大方向是一直没有改变过的。
也就是说全球其实在特朗普上台之后,都在观望美联储降息的流动性,但是中间由于关税冲突、中东冲突,导致了中间出现了很多的噪声。
甚至我们看到了很多媒体提出了很多美国衰退口径的宣传,所以导致了中间出现了很多的波动。但是整体趋势上,美联储降息的方向是从未发生过改变的。
进入7月降息失败之后,市场反而更加乐观了,是因为9月目前降息的概率已经升到了95%,也就是几乎铁板钉钉的事情。
如果美联储降息开启,那么全球的流动性周期即将开启,美股资本市场的牛市会带动全球资本市场的牛市。这在每一轮行情里面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强关联行情,所以大家不用担心经济基本面持续下行的A股不跟风。
对于A股来说,这场流动性的牛市比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需求迫切。因为房地产侧复苏无望,出口侧也不能长久寄托,居民的消费要刺激起来又无法依赖工资性的收入,唯有的出口只有两个就是美国已经用烂的伎俩:消费刺激和投资性收入增加。
这里只讲投资性收入,中国居民的大部分投资都在房地产中,所以我们之前看到了房租的新规出台。但显然经济下行,房租性的收入占比是很低的,所以最后只能有效依赖的也就只有试图通过拉股票市场来提高大家的投资性收益,从而提高大家大的信心。但是拉动市场上行一定需要一些契机。否则拉盘是不足以吸引大家进场,这个契机就是市场要真正进入流动性释放共振的周期。
如果美联储不降息,国内央行不断降准降息,势必会导致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加,外流压力风险加大。所以时间窗口还是来自于货币周期的共振,人家降息,我们再降息,就能够有效化解贬值压力和外流压力。这就是流动性支撑的外因要素。
2、再看内因侧。
为什么上半年没有人相信牛市来了,但是到了下半年大家开始相信牛市要来了呢?因为上半年大家不相信经济可以真正复苏,但是下半年由于政策在消费刺激上继续补贴消费。
我们大家已经看到了在货币政策上,消费贷款补贴新政策出台“贷五万以内的消费贷款,补贴1%的贴息补足”,消费刺激性政策真实的补贴到了消费端,在实实在在的刺激消费。这个变化其实可以从7月份的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可以看出,虽然CPI和PPI都还是处于下滑的阶段。但是核心CPI,也就是抛开了能源和食品的数据,这个数据代表了大家的中长期非波动的消费是在上升的。而且是连续5个月已经开始上升,虽然这个上升的数据背后是因为国家在补贴。说明消费信心是在慢慢复苏的,如果补贴1元能够带来10元的消费,这个账是肯定能够算的过来的。
大家如果银行这些板块的性价比不高了,可以逐步看看消费,特别是一些消费电子,国补的一些超市,还有健康医疗的方向。目前来看,一有政策的持续刺激,二来是因为目前纵观整个市场,它们的投资性价比是最高的。因为目前市场走到这个阶段,很多板块受益于市场流动性的成长风格利好,一直在上涨。但是他们的投资性价比已经不高了,也就是说他们的估值并不便宜了。
同时,我们也看到,国家在对育儿补贴,教育补贴这方面在加大刺激。虽然这个政策的后置效应,也就是真正发挥效果的时间gap会很大,但是这也是实实在在在中长周期上在刺激经济发展的后劲。
从这些点来看,它解决了上半年没有解决的“货币二元结构”的淤堵问题。使得上半身的钱能够通过这些手段持续的流向下半身了,下半身就不是完全瘫痪的状态了,而是进入了可以慢慢动起来,慢慢可以康复训练的阶段了。当一个瘫痪的病人慢慢可以动起来了,慢慢进入康复训练的阶段,“一家人”的信心肯定就提升起来了。但是肯定还是有亲朋好友会冷嘲热讽,都瘫痪了,就算好起来,也需要很长周期,谁知道最后能不能好起来呢?
这就是现在市场的分歧,但是不影响一部分先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