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剪刀划开仿生皮肤与“肌肉层”,小鹏人形机器人IRON露出的银色机械关节在灯光下闪烁,完成了这场自我证明的“猫步”。11月6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哽咽道:“希望这是最后一次证明机器人是它自己。”这一心酸旋即得到特斯拉CEO马斯克呼应——他不仅点赞相关视频,更直言“特斯拉与中国公司将主导市场,中国有很多聪明勤奋的人”。
这场隔空互动背后,特斯拉与小鹏这两家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劲敌,正不约而同将战略重心投向人形机器人。马斯克在11月7日股东大会上称Optimus是“史上最庞大产品,市场规模或达数十亿台”,小鹏则计划2026年底实现IRON规模化量产。
资本市场率先嗅到机遇:据11月10日Wind数据,机器人指数ETF(560770)已连续13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累计吸金近5.7亿元,最新规模达24.5亿元,创上市新高。
人形机器人的市场空间究竟有多大?一位具身智能领域业内人士预测,其将覆盖千行百业,规模超汽车产业,成未来经济增长核心引擎;何小鹏直言:“汽车市场10万亿美元,机器人或达20万亿美元,10年后年销量将超100万台。”
**“人形”成行业共识**
11月5日小鹏科技日,IRON因步态过度拟人引发“是否内置真人”的质疑。何小鹏以“一镜到底”演示澄清后,其技术细节曝光:82个自由度仿生结构使步态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可完成“猫步行走”;22个自由度“谐波关节”还原人手尺寸,支持精细抓取;3颗自研图灵芯片提供2250TOPS算力,搭载第二代VLA大模型,实现对话、交互等高阶智能。
特斯拉Optimus V2.5与马斯克共舞时动作流畅,宇树科技Unitree H2的武术、舞蹈动作亦无卡顿,显示行业在拟人化上的共同进展。新能源汽车专家杨伟斌指出:“更接近人类的步态是机械结构、传感器与算法的技术突破”,同济大学教授朱西产亦强调其“非凡意义”。不过,特斯拉、宇树机器人仍显机械感,小鹏IRON则采用骨骼、肌肉、皮肤三位一体仿生结构,且为其设计了男女款——“第一代机器人需男女形态,衣服会遮挡传感器”,何小鹏解释道。
**“手”成家庭场景最大障碍**
尽管拟人化突破显著,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仍需突破“灵巧手”瓶颈:成本高达8000美元,寿命仅6-8个月;“手的量产比造车更难,但小鹏计划明年实现量产”,何小鹏坦言。当前,其商业化路径优先选择导览、导购、导巡等商业场景,家庭服务需5-10年。
**产业链高度重叠**
车企集体布局人形机器人,核心在于智能汽车与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协同:60%-70%产业链重合,硬件供应链复用,且车企为机器人行业输送了大量软硬结合人才。何小鹏称机器人是“机器智能皇冠”,特斯拉亦将Optimus视为电动化后战略核心。
**概念炒作与现实挑战**
高盛调研显示,国内机器人供应链企业尚无确定性大额订单,沈萌指出“当前以概念预热为主,特斯拉落地前市场仍存不确定性”;张孝荣则提醒“产业萌芽期或存泡沫风险”。尽管如此,小鹏IRON发布后,其港股股价当日拉升超5%,美股涨近10%,供应链概念股亦普涨。
#科技小登大揭秘#
#多重利好催化!新能源走强#
#科技热点摊开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