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基金和我前段时间小仓位买的一只小盘成长风格的基金表现较像,厉经理的投资风格和
这只基金和我前段时间小仓位买的一只小盘成长风格的基金表现较像,厉经理的投资风格和何帅比较像,不走寻常路,并不像张坤,邬传雁这类有鲜明稳定的投资风格。
买主动权益基金最大的变数就在这里,回想2020年持有何帅的基金,因为那年何帅重仓地产股表现并不出色,导致他的基金业绩没能跟上偏股混合基金的平均水平,和创业板涨幅也有较大差距,心有不甘一路减仓,结果错过了2021年的翻身仗。
个人觉得持有像何帅,厉叶淼这种并没有稳定投资风格的基金,并不适合重仓,特别是指数有行情的时候跟不上节奏就比较闹心。持有的理由更多体现在相信基金经理这个人。相信他能在中长期纬度能获得比较好的收益。类似的基金经理还有汇丰晋信的陆彬等人。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会因为自己费心思找的基金经理买入后很快发觉涨幅乏力,跟不上指数涨幅而痛苦,后来想穿了,我们注意到基金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在这些基金背后的股票行情走到中后期才注意到,追涨的后果不仅会面临长时间的套牢,后续有指数涨幅,基金经理未必就能及时调整持仓结构,我痛苦的根源就出在这儿。所以,不如直接选择在宽基指数大幅下跌以后逐步买入,有指数涨幅就能跟上了。
在还不太成熟的A股市场承认长期持有主动权益基金收益可能更高,但是我们根据历史业绩去选择的基金买入后发现更多的情况是这些基金因为行业,市场风格以及上市公司自身的生命周期都处在一个阶段性鼎盛时期,结果基金业绩“盛极而衰”的事情频频发生在我们买的基金身上,即使通过长期持有,由于前期经历了过大的回撤,最终我们持有的收益率很有可能是远远低于基金自成立以来的累计收益率 ,也很有可能跑输同期偏股混合基金指数。
普通基民资金有限,不可能像偏股混合基金指数那样做到足够均衡,既然高位买绩优主动权益基金未必能长期跑赢同类平均水平,那还不如心平气和接受长期收益率低些的宽基指数。事实上,一些成长风格的宽基指数在牛市环境下带给投资者的回报并不低,比如创业板指数在2018年10月底到2021年春节前这段时间涨幅超过170%,并不比一般的主动权益基金逊色多少。
买主动权益基金最大的变数就在这里,回想2020年持有何帅的基金,因为那年何帅重仓地产股表现并不出色,导致他的基金业绩没能跟上偏股混合基金的平均水平,和创业板涨幅也有较大差距,心有不甘一路减仓,结果错过了2021年的翻身仗。
个人觉得持有像何帅,厉叶淼这种并没有稳定投资风格的基金,并不适合重仓,特别是指数有行情的时候跟不上节奏就比较闹心。持有的理由更多体现在相信基金经理这个人。相信他能在中长期纬度能获得比较好的收益。类似的基金经理还有汇丰晋信的陆彬等人。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会因为自己费心思找的基金经理买入后很快发觉涨幅乏力,跟不上指数涨幅而痛苦,后来想穿了,我们注意到基金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在这些基金背后的股票行情走到中后期才注意到,追涨的后果不仅会面临长时间的套牢,后续有指数涨幅,基金经理未必就能及时调整持仓结构,我痛苦的根源就出在这儿。所以,不如直接选择在宽基指数大幅下跌以后逐步买入,有指数涨幅就能跟上了。
在还不太成熟的A股市场承认长期持有主动权益基金收益可能更高,但是我们根据历史业绩去选择的基金买入后发现更多的情况是这些基金因为行业,市场风格以及上市公司自身的生命周期都处在一个阶段性鼎盛时期,结果基金业绩“盛极而衰”的事情频频发生在我们买的基金身上,即使通过长期持有,由于前期经历了过大的回撤,最终我们持有的收益率很有可能是远远低于基金自成立以来的累计收益率 ,也很有可能跑输同期偏股混合基金指数。
普通基民资金有限,不可能像偏股混合基金指数那样做到足够均衡,既然高位买绩优主动权益基金未必能长期跑赢同类平均水平,那还不如心平气和接受长期收益率低些的宽基指数。事实上,一些成长风格的宽基指数在牛市环境下带给投资者的回报并不低,比如创业板指数在2018年10月底到2021年春节前这段时间涨幅超过170%,并不比一般的主动权益基金逊色多少。
2022-11-16 07:39:22 作者更新以下内容
现在很多人都在提产业升级,尤其是疫情这两年始终困扰着我们。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一直以来做的还算不错的制造业一直在往高端制造领域靠近和探索,这点在我上班的这家制造业还是很明显的。这些方向属于成长型行业,基金投资的话,我的想法是现阶段创业板,科创板,双创50是比较好的投资方向。中证500也不错。还有就是找一些长期聚焦成长风格的主动型基金经理,或者像厉叶淼,何帅这种投资风格灵活的基金经理,让他们去帮助我们寻找投资机会是比较不错的。
另外,目前全A估值是相对比较低的,像沪深300,中证红利,固收加也是值得配置的。从2017年在基金投资这条道路上探索了长达六年的时间,对我来说,基金投资以审时度势的思路均衡灵活配置不同风格的宽基指数,短债,长债,固收加基金,少量配置主动权益基金是最适合我的投资组合。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可以很好地充分享受股债跷跷板效应,股票市场经常性的风格轮动。可能啊,每一年的收益不会很高,但是取得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还是有信心的。这段时间我复盘过2011年以来万德全A截止2021年累计收益率是116%,同期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的收益率基本落在55%附近,我用均衡配置方案,把创业板纳入,就均衡配置这四个有代表型的宽基指数,累计收益率是138%。加入不同比例的中证全债,惊讶的发现这样股债5:5平衡配置收益率也能达到101%,其实我们是买指数增强型基金,债券基金,固收加基金,如果能在不同的时间点做一些大概率的择时逢低买入,逢高卖出一些,收益率还会更高。所以,看似中庸的配置,非常适合像我这种追求较为稳健但也想获得较高收益的基金投资者。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评论该主题
帖子不见了!怎么办?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