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或迎利好#
前段时间,创新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撤,一些网友担心,本轮创新药行情走完了。
今天就来聊一聊,创新药的未来。首先看下创新药的特点和属性:
一是关系生命健康,属于刚需消费。创新药本质上是药品,能够帮助人们实现疾病治疗和康复,属于生活的必需品,而且是刚需。这就决定了行业存在的长久性和持续性,相关的企业也能获得持久的利润。
二是关系科技进步,属于新质生产力。创新药往往使用新物质或新技术从事治疗,不少属于前沿技术,属于新质生产力的一部分,已经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能获得支持的政策支撑,且具备较好的成长性。
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创新药市场正迎来快速发展:2024 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约为 5500 亿人民币,预计 2025 年总规模将达 7400 亿人民币以上,整体增速约为35%,2030 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0000 亿人民币,2024-2030 年复合增长率达24.1%,增长空间近 264%。
当前,港股和A股创新药指数虽然出现一定回撤,但行业依旧面临较多发展红利,未来值得期待,具体包括:
一是政策红利。早在2015年,我国就对药品审评审批制度实施改革,其后不断加大对创新药实施松绑和支出,包括建立优先审评通道、新药临床试验申请由“审批制”转为“备案制”,放开医保数据库等。
政策红利下,创新药的申报临床平均审评时间从14个月压降至最快2个月,仅该环节耗时压降超85%,极大提高了创新药上市效率,激发了创新主体的参与积极性。
二是技术红利。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培养医药创新人才的增多,以及部分海外人才回流,行业内人才济济,同时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与医药领域深入融合,加速了靶点发现和临床实验设计。
典型如AI技术能将基因编辑准确率从传统方法的85%提升至95%以上,为基因治疗的临床转化扫清关键障碍。
三是需求红利。数据统计,60岁以上人口的用药占到一生用药的约8成。创新药的市场需求正在快速增长,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预计到2035年,该比例将逐步攀升至30%。
全球方面,2024年,65岁以上人口8.33亿,占总人口的10.2%,预计2040年和2050年,上述比例就将逐步攀升至14.3%和16.3%,到本世纪下半叶中后期可能达到21%。
此外,创新药纳入医保速度加快,商业保险的创新药清单大幅扩张,均形成对创新药的需求增加,且这种增加具有较好的持续性。
四是模式红利。创新药商业模式正在从“广撒网”转化为精准定位,随着医保数据开放,AI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利用增多,创新药的研发针对性逐步精细化。
同时,新药出海主要通过BD和股权合作等方式分享海外市场成长红利,这一方面能节约推广费用,另一方面借助成熟企业的现有渠道,可以加速产品推广,加快产能爬坡和利润兑现。
可以说,在上述红利下,创新药行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未来的空间依旧是星辰大海。从指数估值角度看,港股和A股创新药市盈率分位数依旧在30%左右的适中偏低区域,安全性较好。
此外,随着去年和今年上市的创新药利润兑现,行业的盈利还在持续转好。
四季度,创新药行业还面临一些利好刺激,有望带动行业投资情绪回暖,具体包括:
1.10月17日-21日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大会,12月美国血液学会年会和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等全球顶级学术舞台,将公布一些最新临床数据,可能存在超预期因素,提升市场投资信心。
2.10-11月是传统BD交易高频期,可能会有一些创新药企宣布合作签约,刺激成份股和创新药指数走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