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或迎利好#
打卡第4天,最近创新药板块的“气质”明显变了——从前两年的“承压筑底”,慢慢转向“边际改善”,背后是产业端和市场端的多重变化在共同发力。
先看支付端的“多元化破局”:过去创新药的商业化几乎绑定医保,单一支付方的压价让药企利润空间一直紧绷。但现在支付逻辑在重构:各地“惠民保”主动将PD-1、ADC这类高价肿瘤创新药纳入保障,既降低了患者自费门槛,也帮药企打开了下沉市场;同时药企与商保合作的“特药险”越来越精细化,针对特定适应症设计保障方案,让创新药能在医保外找到新的放量渠道,定价的灵活性也大幅提升。
再看临床端的“全球化进阶”:国产创新药早跳出了“me-too”的跟随模式,现在是“me-better”甚至“first-in-class”的突破。比如在ADC(抗体偶联药物)赛道,国内药企不仅在HER2阳性乳腺癌上做出了优于进口药的临床数据,还把适应症拓展到胃癌、肺癌等大癌种,部分药物已向FDA提交上市申请——这意味着国产创新药的市场不再局限于国内,全球市场的增量空间正在打开。
还有产业端的“韧性增强”:创新药产业链的“造血能力”在升级,国内CXO企业不再只做低端代工,而是在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等高端环节具备了全球竞争力,跨国药企的核心研发项目开始向国内外包;同时头部创新药企的研发投入保持20%以上增速,管线覆盖肿瘤、自身免疫、罕见病等高景气赛道,研发效率和项目转化率持续提升。
最后是资金端的“情绪回温”:之前创新药因不确定性处于机构“低配”区间,但近期资金回补信号明显——创新药主题ETF份额连续多周增长,北向资金加仓头部药企,加上板块估值处于近三年相对低位,安全边际与向上弹性的平衡,让资金开始重新聚焦这个板块。
这种产业趋势下,能覆盖国内外创新药资产的产品更适配机会,比如$工银新经济混合(QDII)人民币A$ ——作为QDII基金,它既能布局国内具备国际化能力的创新药企,也能捕捉港股、海外创新药产业链的机会,刚好匹配当前创新药“国内深耕+全球拓展”的节奏,能更全面地承接板块的边际改善红利。@工银瑞信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