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或迎利好#
打卡第3天,2025年国家医保谈判落下帷幕后,创新药行业悬了多年的“盈利焦虑”终于迎来了实质性破局——这一次政策不再是单纯的“降价博弈”,而是给企业铺了条“利润与患者可及性兼顾”的新路径。此前创新药企业总陷在“进医保则利润被大幅压缩,不进则市场覆盖有限”的困境里:一款高价创新药想触达患者,往往要在医保谈判中接受超预期降价,最终利润薄得难撑后续研发;可若不进医保,又难打开大众市场。而这次谈判引入的“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刚好补上缺口——高价创新药能通过商保渠道实现支付,企业不用靠“以价换量”换市场,既能让药触达有需求的患者,又能保住合理利润,这是创新药行业“赚钱逻辑”的核心改善,也是我国多层医疗保障体系的关键突破。
除了政策托底,近期创新药板块还有不少信号在夯实行情基础:创新药的BD(合作引进)进展超预期,相当于企业手里的“新药弹药库”更充盈,后续有持续的产品能接棒;2025年ESM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上,多家国产创新药企公布的临床数据能和国际药企成果掰手腕,意味着国产药不再是“国内自循环”,能往全球市场扩空间;CXO(医药研发外包)和科研上游的三季报明显体现出研发景气度上行,“卖水人”的生意变好,本质是整个创新药行业的研发投入在增加,是行业回暖的实锤;同时海外利空因素逐步缓解,板块不用再被突发外部因素“砸盘”,波动会更可控。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直接押注创新药个股门槛太高,得盯企业管线进度、临床数据、医保谈判细节,稍有偏差就可能踩坑,而$工银新经济混合(QDII)人民币A$ 恰恰是适配这波红利的“省心工具”——这只基金的布局刚好覆盖创新药产业链核心环节,既包含受益于“商保目录”政策的国产创新药企,也纳入了景气度上行的CXO标的,同时作为QDII基金还能捕捉海外创新药领域的协同机会,相当于把政策托底、基本面蓄力的双重利好全“打包”进了基金组合里。
不用自己研究个股的管线细节、不用盯国际会议的临床数据,买这只基金就能同步分享创新药板块的政策红利与基本面修复收益,还能通过基金的分散布局降低单一个股波动的风险,从“进医保则利润薄”的两难到“商保+医保”的双支付托底,再到管线、数据、产业链的多重蓄力,现在的创新药板块是“政策红利+基本面改善”的双重机会,而工银新经济混合(QDII)人民币A刚好是普通投资者把握这波机会的适配选择,既能借政策东风踩中板块行情,又能通过专业布局避开个股研究的门槛与风险。@工银瑞信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