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资报
今年以来,主动权益基金重回舞台中央。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9月30日,代表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表现的万得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和万得灵活配置型基金指数增长率分别达35.15%、35.37%和26.07%,均明显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增长率的17.94%。
这其中,工银瑞信旗下多只基金表现突出。
根据基金托管行复核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工银医药健康股票、工银健康生活混合、工银健康产业混合、工银新经济混合等4只基金年内回报均超60%,显著超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及沪深300指数涨幅。
工银新经济混合年内回报率高达104.57%,大幅跑赢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24.74%)。
这其中,工银医药健康股票、工银健康生活混合、工银健康产业混合均为谭冬寒管理的基金;工银新经济混合目前由赵蓓管理。
这两位基金经理正是工银瑞信医药团队的核心成员,赵蓓2010年就已加入工银瑞信基金,2014年工银瑞信首只医药主题基金----工银医疗保健股票就是由她执掌至今,成立近11年。
谭冬寒拥有临床医学博士学位,2013年加入工银瑞信基金,2016年开始参与管理基金产品。他管理时间最长的基金就是工银医药健康股票,2018年7月起任职。

来源:基金业绩及同期基准收益率来自托管行复核数据,数据截至2025.9.30
短期突破+长期布局 背靠专家型医药投研团队
这批医药主题基金的长期优异表现,也离不开背后专业的医药投研团队。
自2010年起,工银瑞信便致力于组建专业医药研究团队,团队核心成员均具备医学、药学临床等专业背景,形成了以赵蓓、谭冬寒、丁洋等为代表的基金经理及研究员梯队。
核心成员拥有10年以上从业经验,善于在细分子行业中精准把握产业趋势性机会,构建一套业内堪称“顶配”的专家型阵容。
更重要的是,通过严谨的“传帮带”,实现了人才梯队的顺畅传承与经验积淀。如2017年加入的宾大生物学博士丁洋,经6年研究员历练后,2023年与赵蓓共管“工银医疗保健股票”,是这一体系有效运转的体现。
2014年推出了首只医药行业基金“工银医疗保健股票”,标志着工银瑞信在医药领域的布局正式展开。
此后,随着工银前沿医疗股票、工银医药健康股票等基金以及创新药产业ETF(516060)、科创医药ETF(588860)、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159217) 等ETF的相继成立,构成了主动+被动,A股+港股的丰富产品线。
从工银瑞信这几只医药基金的持仓变化来看,工银瑞信的医药投资逻辑并非单一押注短期热点,而是形成了“短期突破+长期布局”的系统化方法论。
短期内,团队通过深度研究,把握住了创新药这波行情,重点挖掘具备技术壁垒的优质企业。
长期则依托平台化投研体系,实现对医药全产业链的深度覆盖,在分散风险的同时增强收益持续性。
这种系统化的投研体系,使工银瑞信在医药领域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为其旗下多只医药主题基金的持续优异表现提供了坚实支撑。
赵蓓、谭冬寒:提前布局创新药, 四象限配置策略,动态调整港股比例

注:重仓股仅做展示,不作个股推荐。来源:工银新经济混合2025年三季报、Wind,截至2025.9.30。

注:重仓股仅做展示,不作个股推荐。来源:工银医药健康股票2025年三季报、Wind,截至2025.9.30。
从数据来看,赵蓓、谭冬寒的持股周期偏长期,在长线持有部分龙头公司的基础上,也保持着对医药内部各细分赛道的研究敏锐度。
工银医药健康股票在一年前就开始提前布局创新药赛道。
基金定期报告显示,工银医药健康股票在2024年二季度首次将一家创新药龙头纳入前十大重仓股。
到2024年下半年,基金进一步加大了对创新药板块的布局力度,前十大重仓股中出现了另2家港股创新药龙头,并持有至今。
与此相对应的是,基金的港股持仓市值占净值比例从2024年一季末的10.86%持续攀升,至2025年一季末达到44.59%的高点(数据来源:工银医药健康股票2024年一季报及2025年一季报)。
这批创新药公司自基金买入以来,为基金净值增长做出了显著贡献。
工银新经济混合同样如此,近年来凭借对港股创新药板块的前瞻性布局,实现了显著的业绩爆发。
而从基金的整体持仓变化来看,工银瑞信这几只医药基金在投资上仍保持一定均衡,采用的是他们称之为“四象限”的配置策略:
既关注拥有全球竞争力的前沿创新企业,也关注国内处于大单品放量的商业化阶段的公司;既关注传统药企中转型成功的传统龙头白马企业,也关注因为创新药收入快速增长而即将实现扭亏为盈的创新药“新锐龙头”。
这一策略同时覆盖A股与港股市场,通过多元化组合既把握行业机会,又力争通过精选个股获取超额收益。
国产创新药竞争力提升 大额BD出海带动行情
当前,国产创新药已进入“量变引发质变”的关键阶段。
从2015年药审改革开始,我国创新药行业在过去10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已经成为除了美国以外全球最大的创新药研发中心,创新药研究数量占比持续提升,研究质量也持续提升,在各代表性学术会议上的研究占比都在持续创新高。
DealForma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在价值5000万美元以上的医药授权交易中占比不足5%;而到2024年这一比例已跃升至近30%,成为全球生物医药交易的重要参与者。
天风证券研究数据显示,中国首付款超5000万美元的BD(Business Development,商务拓展)交易占全球的比重达22%,2025年上半年升至25.5%。
也正由此,今年市场上掀起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创新药大行情。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今年以来大涨107.68%,中证创新药指数同期也上涨了38.75%。
AI创新药都是战略资产 调整或带来逢低布局机会
不过,在连续上涨后,创新药板块在近月迎来了震荡调整。
谭冬寒在基金2025年三季报中表示,继续看好创新药的结构性行情。
一方面,年底前大概率还会有潜在重磅BD交易等待落地;另一方面,国内政策支持创新的态度更加明确,而这方面的利好还并未反映到资本市场的定价上。
从估值来看,当前创新药的上涨有充分的基本面支撑,股价依然谈不上泡沫化。
此外,全球医药投融资回暖和研发景气度回暖趋势明确,这其中也孕育了研发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赵蓓也在基金定期报告中表示,国内创新药企业的研发能力正在迅速与全球接轨,并在部分子领域取得全球优势。
而在“资本寒冬”和监管收严的大背景下,国内创新药行业也迎来了“供给侧改革”。
这对于产品进度靠前,研发执行力强,资金储备雄厚,销售兑现能力强的创新药龙头公司或为利好,因为未来行业“内卷”程度有望大幅降低。
兴业证券指出,AI和创新药都是战略性资产。
创新药可能比新消费的爆发力更强,因为它兼具了消费和科技属性。
9月以来创新药板块持续调整,如果后续因为中美贸易摩擦而进一步下跌,或可考虑逢低布局。
因为创新药“创新+国际化”的中期大逻辑没有被破坏,全球竞争力持续加强,商业化盈利预计持续兑现。
此前市场也有观点认为,中国的创新能力在AI的应用下,发展得很快;国内的创新药研发相较欧美有很大的成本优势。
无论从出海逻辑、人口老龄化消费逻辑、科技逻辑还是政策层面的推进,医药行业尤其是生物科技板块,或均已进入长期配置区间。
注:1、工银医药健康股票成立于2018年7月30日。该基金A份额2020-2024年各年度净值增长率分别为93.45%、4.51%、-20.88%、-11.27%、-19.95%;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39.19%、-10.43%、-15.83%、-10.05%、-9.50%。基金净值增长率及基准收益率来自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4年12月31日。
2、工银健康生活混合成立于2020年11月9日。该基金A份额2021-2024年各年度净值增长率分别为0.54%、-22.97%、-11.79%、-19.62%;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8.40%、-15.26%、-9.32%、-4.07%。基金净值增长率及基准收益率来自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4年12月31日。
3、工银健康产业混合成立于2024年9月6日。该基金A份额今年以来、成立以来净值增长率分别为79.77%、62.06%;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20.64%、38.78%。基金净值增长率及基准收益率来自基金托管行复核数据,截至2025年9月30日。
4、工银新经济混合成立于2018年5月10日。该基金2020-2024年各年度净值增长率分别为30.29%、-2.89%、-13.81%、-11.16%、-15.33%;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9.63%、-18.83%、-3.88%、-3.39%、11.23%。基金净值增长率及基准收益率来自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4年12月31日。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具有时效性,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收益承诺,不代表基金未来具体配置方向。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工银医药健康股票为股票型基金,预期收益和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工银健康生活混合、工银健康产业混合、工银新经济混合均为混合型基金,预期收益和风险水平低于股票型基金,高于债券型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工银医药健康股票、工银健康生活混合、工银健康产业混合将投资港股通标的股票,需承担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工银新经济混合为全球证券投资基金,除了需要承担与国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之外,本基金还面临汇率风险等海外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基金有风险,投资者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更新等法律文件,在全面了解产品情况、费率结构、各销售渠道收费标准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基金投资须谨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或媒体观点,与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公司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公司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材料不构成本公司业务和产品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过往业绩和获奖情况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者投资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产品时,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相关法律文件,并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基金投资须谨慎。
$工银新经济混合(QDII)人民币A(OTCFUND|00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