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 $易方达港股通红利混合$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港股市场的投资者,我始终认为港股红利资产是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压舱石“”。与A股相比,港股市场汇集了大量优质高股息标的,比如中石油、中国移动这类央企巨头,它们不仅盈利稳定,更在国企改革深化后显著提升了分红力度。这种稀缺性正是我看好港股红利的起点——截至2024年底,港股通高股息指数相较恒生指数超额收益达37.27%,股息溢价7.41%更远超A股中证红利的5.31%。这就像在打折超市里发现品牌专柜商品,估值洼地的魅力让人难以抗拒。
我的配置思路是采用“细水长流”的定投策略,每月将工资结余的10%投入易方达港股通红利混合基金。这个选择绝非偶然,该基金2024年净值增长23.12%的业绩印证了其策略的有效性。基金经理通过“三三制”配置:三分之一配置在金融、能源等传统高息股获取稳定现金流,三分之一布局通信、电子等新兴领域捕捉成长红利,剩余部分则灵活捕捉超跌机会。这种既守正又出奇的打法,让基金在2024年4月市场暴跌时回撤仅3.2%,远低于同类产品。
支撑我长期持有的底气来自多重底层逻辑。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跌破2%,而港股通高股息指数7.8%的股息率形成鲜明对比。这就像在利率下行通道中锁定了高息存款,更何况还有估值修复的期权。更关键的是,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后,海外资金对港股高息资产的追逐将形成戴维斯双击。我注意到该基金2024年三季度已提前增配医药、内需等抗周期板块,这种未雨绸缪的布局正是主动管理基金的魅力所在。
站在2025年二季度的门槛,我计划将港股红利仓位从15%逐步提升至20%。这个决策基于两个信号:一是国资委将央企市值管理纳入考核,港股中字头企业有望迎来价值重估;二是基金季报显示,管理人正在增持受贸易摩擦影响较小的港口、公用事业股,这类资产抗风险特性突出。正如基金经理在路演中说的:“我们不是在赌风口,而是在种一片果林,不同果树总有结果的季节”。
当然,投资从来不是单边行情。我时刻提醒自己关注两大风险点:一是港币汇率波动可能侵蚀收益,为此我保留了10%的美元资产对冲;二是警惕市场风格切换,因此将定投金额与恒生指数市盈率挂钩,估值越低加倍买入。这种“越跌越买”的逆人性操作,恰恰是红利策略的精髓所在。
回望三年投资历程,最深的体会是:红利投资不是躺赚,而是需要像园丁般耐心。当我看到账户里每月稳定到账的分红,就像收到租客按时缴纳的房租。而股价的波动,不过是房产估值的正常起伏。选择易方达这只基金,本质上就是雇佣了专业的“物业团队”,他们既会维修保养(控制回撤),又能招徕优质租客(精选个股),这才是财富稳健增值的关键。
站在当下时点,我越发确信:在无风险收益率持续下行的时代,港股红利资产就是那艘能穿越风浪的方舟。而通过定投优质基金参与这场航行,或许是普通投资者拥抱时代红利的最佳姿势。毕竟,投资从来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与自己心态较量的马拉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