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
恒生指数在经历了2020年至2024年的四连跌后,终于在2024年迎来了久违的上涨,并且2025年开年延续了上涨趋势,投资者对港股基金的信心也逐渐高涨。

对于港股基金来说,今年它迎来了自己的阶段性牛市(当然近期因为关税问题,很多基金收益回撤很大,这也就要求我们及时止盈,不要盲目长期持有):截止到2025年4月18日,恒生指数上涨6.66%,恒生国企指数上涨8.33%,恒生科技指数上涨9.38%。

作为离岸市场,港股更易受外部因素影响,波动较大,当前可以作为资产配置中的一部分,不建议追高,可以逢【大跌】分批买入。
港股基金也是我基金组合中的重仓基金,对于港股基金,今年我更倾向于波段操作:及时止盈,逢【大跌】分批买入,这里的波段操作不是指持有十天半月就卖出这种的短线操作,是指以几个月、半年等为时间维度的操作。

港股基金目前趋势仍在,但是波动难免,所以如果持有收益率达到自己的目标,可以考虑分批止盈,然后在大跌时再买入。
止盈时可以结合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的估值位置以及市场大环境、市场情绪、行业趋势,采用目标止盈、回撤止盈、估值止盈等相结合的方法分批止盈。
我的港股基金操作
在2025年的基金布局文章【2025年基金投资布局】中,我写道:
对于今年市场行情,我相对乐观一些,如果说期待一场各行业雨露均沾的牛市有些奢望,但属于某些行业的【阶段性】牛市还是可以实现的。
今年我的配置预计以医疗、港股、科技、微盘股为主;也会用部分资金去追逐因政策、技术革新等因素可能产生的结构性行情,比如2023年上半年的数字经济行情,2024年四季度机器人、AI行情,对于因结构性行情而大涨的行业类基金要及时止盈,不要迷信长期持有。
作为离岸市场,港股更易受外部因素影响,波动较大,当前可以作为资产配置中的一部分,不建议追高,可以逢【大跌】分批买入。
我是2023年开始布局港股基金的,期间一直是控节奏逢【大跌】分批买入,一定要注意节奏,毕竟我们的资金没有巴菲特那般雄厚,这在2023年、2024年的基金布局文章中都写过了。
【2023年基金投资布局】:
港股市场更易受外部因素影响,波动也比较大,对于前期上涨幅度较大的基金,不宜盲目追高,期间一定会有波动,可以逢低布局。 港股基金可以作为组合中的一部分,我已配置。
【2024年基金投资布局】:
恒生指数从2020年开始,已经四连跌了,作为离岸市场,港股更易受外部因素影响,波动较大,不建议普通基民持有,更不建议追高,后续操作上我会逢【大跌】分批买入。
调研易方达港股通红利基金
近期,开年以来活跃的科技板块出现回调,资本市场在政策调整与全球流动性博弈中持续波动,红利类资产重新受到用户关注;而港股红利资产,更是在港股估值回升的背景下,凭借“高股息+低估值+低波动”三重优势受到重点关注。
很荣幸受邀参加了唐博伦经理管理的易方达港股通红利基金的调研,分享一下本次调研的精华内容。
(1)基金经理投资框架核心逻辑
对高股息的理解:高股息策略类似买可转债(优质高股息标的兼具债性和潜在股性且成本低)、买企业债(高股息公司本质有钱,风险相对低)、资产周转(非共识时买入,形成共识时卖出,跟踪新机会)、获取分红(持有期间获取股息,心态更好等待机会)。
组合持仓分类及投资思路:经常性高股息,投资成熟产业公司,如电信、高速、建筑、银行等行业;周期性高股息,关注预期股息率、ROE 等指标,涉及石化、有色、纺织轻工等行业。
(2)调研精华问答:
关税政策如何影响?
美国若全面加征关税可能面临衰退风险,港股市场整体表现可能不佳,但港股红利相对抗跌。AI 板块前期涨幅大,公用事业等经常性高股息板块位置低。目前组合中经常性高股息占比较多,若风险偏好下降、顺周期板块出现机会,可能增加周期性高股息配置。
与 A 股红利产品的差异?
港股通红利为主动管理产品,能获取超额收益,绝对股息率高、覆盖范围广,有险资流入和政策预期。但受海外投资者配置和全球流动性冲击大,波动比 A 股红利产品大。投资者可根据自身判断和风险偏好选择。
市场波动时的回撤控制思路?
多资产配置时,降低权益资产权重,增加黄金、国债等防御性资产配置;权益资产内部,控制高弹性板块仓位,增加业绩确定性强、高股息、现金流稳健公司的配置。基金经理还可通过选股避免 01 风险、构建组合平衡风险、灵活交易增厚收益。
$易方达港股通红利混合(OTCFUND|005583)$
#沪指八连涨,神秘资金托举,什么信号?#
#关税扰动A股?十大券商紧急献策#
作者:蚂蚁不吃土(转载请获本人授权,文章中列举的具体基金只是举例需要,并非推荐;本文亦非投资建议,不作为基金买卖依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