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 $易方达港股通红利混合(OTCFUND|005583)$ + 【港股红利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优势是低估值、低波动、高股息,我的配置思路是周期埋伏+均衡配置】。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我常年在A股和港股市场间寻找“稳中求进”的机会。最近,科技板块的回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持仓结构——毕竟,谁都不想在市场震荡中“裸泳”。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注意到港股红利类资产的表现:高股息、低估值、低波动的标签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像我这样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尤其是港股央企红利指数,近三年超额收益近100%的数据让我眼前一亮。但港股红利究竟有何独特魅力?它和A股红利有何不同?2025年又该如何布局?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了深入研究。
一、港股红利的投资逻辑:为什么它值得关注?
对我来说,港股红利最重要的优势是“三低属性”:低估值、低波动、高股息。
• 低估值:截至2025年4月,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的市盈率仅6.23倍,市净率0.59倍,远低于A股中证红利指数(PE 7.25倍)。这就像在超市打折时发现心仪商品——同样的品质,价格却更低。
• 高股息:港股红利资产的平均股息率超过7%,部分个股如中电控股、中国移动等常年稳定在5%以上。在利率下行周期中,这类资产的“类债收益”特性尤为重要。
• 抗跌性:港股红利板块在2024年市场调整中最大回撤仅-10.9%,远低于科技成长股。这让我联想到“压舱石”——市场风浪再大,它也能稳住船身。
与A股红利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点:
1. 市场环境:港股受外资影响更大,但南向资金持续流入(近一年净流入超3500亿)提供了流动性支撑;A股则更依赖国内政策,波动性更高。
2. 行业分布:港股红利集中在金融、能源等成熟行业(占比超70%),A股则更多覆盖消费、公用事业。
3. 分红机制:港股央企受国资委市值管理考核驱动,分红意愿更强;A股部分公司存在“突击分红”现象,持续性较弱。
二、2025年市场风格:红利策略能否持续?
当前市场风格已发生三个确定性变化:
1. 政策导向:新“国九条”明确要求提升央企分红能力,国资委将市值管理纳入考核。这意味着港股红利资产的“政策底”已现。
2. 利率环境:国内降息周期开启(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1.8%),红利资产的“类固收”属性凸显。
3. 资金偏好:外资因避险撤离港股,但南向资金逆势加仓,持仓占比超60%的金融、能源板块受益明显。
我的策略是“周期埋伏+均衡配置”:
• 周期埋伏:当前港股红利指数PB处于历史10%分位,若经济弱复苏确认,估值修复空间可达20%以上。
• 均衡配置:将港股红利作为底仓(占比40%),搭配科技、消费成长股,既降低波动又捕捉反弹机会。
三、2025年港股红利行情的三大推动力
1. 政策红利释放: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加码基建投资,直接利好银行、建筑等高股息板块。
2. 盈利韧性超预期:港股央企2024年净利润增速达8.3%,显著高于A股国企(5.1%)。
3. 资金面改善:若美联储降息落地,外资回流可能成为催化剂,而南向资金已提前布局。
风险点需警惕:
• 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可能压制外资风险偏好;
• 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或导致分红意愿下降。
四、港股红利的利好与机会
当前三大催化剂:
1. 降准降息预期:人民日报发文暗示货币政策仍有宽松空间,利率下行利好红利资产。
2. AH溢价修复:恒生AH溢价指数达135,港股折价率处于历史高位,估值修复动力充足。
3. 产业资本增持:腾讯、阿里等巨头连续回购,传递对港股价值的认可。
具体机会领域:
• 金融股:中资银行股息率超7%,不良率改善提升安全边际;
• 能源股:石油石化企业盈利稳定,高股息+低估值属性突出;
• 公用事业:电力、燃气公司现金流充沛,分红稳定性强。
五、为什么选择易方达港股通红利混合(005583)?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选择这只基金的核心逻辑可概括为:专业团队+精准策略+长期验证。
1. 基金经理:经验与理念的“双保险”
• 李剑锋:20年从业经验,曾任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擅长宏观周期判断。他提出“红利是穿越周期的答案”,与我理念高度契合。
• 唐博伦:专注港股研究8年,擅长挖掘低估值、高分红标的。两人合作期间,基金近一年超额收益达15%。
2. 投资策略:聚焦“三高”标的
• 高股息:持仓股平均股息率超6%,剔除股息率低于4%的个股;
• 高盈利:ROE连续三年超10%,规避“价值陷阱”;
• 高稳定性:剔除过去三年分红波动率超30%的公司。
3. 业绩表现:穿越牛熊的验证
• 近一年收益23.89%,排名同类前30%;
• 最大回撤-10.9%,显著优于科技成长基金(平均回撤-35%);
• 机构持仓占比57%,社保基金、保险资金长期持有,信任度可见一斑。
4. 持仓结构:攻守兼备的布局
• 前十大重仓股:中国移动(5.03%)、中电控股(4.98%)等港股央企龙头,兼具分红与抗跌性;
• 行业分散:金融(35%)、能源(25%)、公用事业(20%)均衡配置,避免单一行业风险。
投资就像一场马拉松,港股红利或许不是最快的选手,但一定是能坚持到终点的“长跑健将”。2025年,在政策托底、估值修复、盈利改善的三重驱动下,港股红利依然值得期待。而我选择易方达港股通红利混合,正是看中它“用时间换空间”的智慧——毕竟,慢,即是快的另一种表达。
我相信,红利资产的魅力不在于短期暴利,而在于复利积累的“滚雪球效应”。当我们用耐心浇灌,终将收获时间的玫瑰。@易方达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