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市场进入10月份开始进入调整,但今年以科技为主线的大行情没有改变。今年可算是“扬眉吐气”的一年,不少人从坑里爬出来,也有人赚得盆满钵满。主要得益于今年的普涨行情。
我们看今年的主流宽基指数涨幅:
上证指数+15.28%
上证50指数+10.81%
沪深300指数+15.33%
中证A500指数+17.75%
创业板指+39.78%
科创50指数+38.32%
中证500指数+23.47%
中证1000指数+21.51%
恒生科技指数+32.79%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年10月20日)
由此可见,小盘成长优于大盘价值;以科创板代表的芯片、以创业板代表的新能源,作为科技板块的重要成长行业,表现出亮眼的成绩。
前几年我们总觉得,指数基金、ETF成为趋势;但今年的主动基金同样毫不逊色。在这种结构性行情中,基金经理更能发挥出“主动”作用。
捕捉到科技风口的基金,涨幅超过50%的至少有500只,甚至年内出现了不少“翻倍基”。虽然是借助科技大行情,但不少新人猛人超额收益显著,跑出亮眼的成绩。尤其是科技属性较强的基金公司,往往会扎堆出现科技牛人。
汇安成长优选混合A
今年以来涨101.50%,近1年涨87.84%、近2年涨136.22%。阶段收益远远跑赢沪深300和同类平均,是年内的翻倍基。(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年10月20日)

基金经理单柏霖,毕业于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工程硕士,在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研究所担任过工程师,之后转型投研。可以说是有产业和工程师背景的。
我们看其投资思路,并不是单纯的追热门行业,而是深入产业细节,回归产业投资本质,有一套闭环的科技股票投资方法。
复盘其持仓后就会发现,早在2023年他就关注了TMT行业,更是在2024年1季度就重仓了AI板块,光模块龙头易中天就进入十大持仓。
2025年又增配了国产算力和AI应用,同时配置海外算力。跟着产业发展的不同时期,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确实也在基金净值上得到应验。
在中期报告中,单柏霖继续看好人工智能板块,并提到“尊重产业发展趋势”,可见其对产业发展的深入研究和思考。

汇安行业龙头混合A
今年以来涨49.85%,近1年涨49.79%,阶段收益同样远远跑赢沪深300和同类平均。尤其是在近1个月市场调整情况下,还能保持不错的业绩。(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年10月20日)

基金经理邹唯,是个猛人,同时也是一个基金管理时间超过10年的老将。他在多年的市场历练中,形成了一套以行业研究为主,结合景气度和估值变化挖掘成长股投资机会,以宏观策略为辅自上而下判断中期行业比较分化的投资框架。作为成长投资选手,秉持中长期投资理念,致力于寻找中长期景气度高的行业,追求长期可持续收益。
他的行业配置展现出对产业趋势的敏锐洞察和较强的轮动能力,比如2019—2021年配置新能源车、光伏;2022年降低了新能源的仓位;2023年以来投资的重点放在了半导体设备领域。如今的方向,还是在半导体设备的龙头方向。
以上两位基金经理,都属于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同样是旗帜鲜明地看好科技板块。
上周受外部扰动,A股也短暂回调,我个人觉得科技的主线没有变,只不过是短期的调整。毕竟没有一直涨的市场。这周随着重磅会议召开,科技主线的人气又有回归的迹象。从这个角度看,只要产业趋势不变,每一次回调都是增持中国优质资产的窗口。
我个人认为,未来在AI、机器人、芯片半导体等行业里面,必定有中国企业一席之地。长久看,科技板块还会是接下来的主线。如何捕捉未来的科技行情,我感觉可以选择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比如像单柏霖、邹唯这样的猛人,他们不仅仅是看好科技,而且善于把握产业发展趋势。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可能随市场变化动态调整,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指数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也不预示基金产品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CPO、PCB大反攻!行情空间有多大?##深地经济成新风口!产业链如何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