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产融协同,加大对战略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服务支持力度,2025年10月28日,光大金融研究院于北京中国光大中心举办“人形机器人产融协同研讨会”。
会议围绕产业解读、市场分析、企业需求分享及互动研讨展开,为光大银行构建了高效的交流对接平台。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安全与具身智能部副主任张蔚敏、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金融科技部产融合作市场总监李鹏毳,北京格灵深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梓菡、产品总监王磊,北京配天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郭涛,方正证券研究所机械行业分析师朱柏睿受邀参会;光大集团战略规划部、投资与重组部,以及光大银行、光大证券、光大金控、光大理财等集团系统内多家机构相关负责人共同参与,围绕产业与金融协同发展展开深度对话。
张蔚敏从国家产业规划角度,系统梳理了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政策导向及未来趋势,并明确未来需重点发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数据供给能力提升、整机成本持续下降、典型应用场景培育、产业生态优化建设、安全伦理监管强化”六大方向。朱柏睿深入分析了人形机器人领域国际典型企业的发展历程、技术迭代路径及商业化模式,预判其技术将向“自由度提升、机体轻量化、灵巧手研发”三大方向演进,为金融机构把握行业机遇、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市场层面的参考。
企业实践分享环节,格灵深瞳、配天机器人两家企业结合自身实践,详细介绍了技术研发成果、特色产品体系及场景落地进展。郭涛指出,当前具身智能发展面临“任务自主性、任务复杂度、变化适应性”的三角制约,核心在于解决人机交互问题,而当前存在样本数量不足、模型性能要求高、场景泛化能力弱等痛点,需通过未来技术突破逐步攻克,为金融机构关注产业技术风险、匹配企业需求提供了实业视角的重要参考。
互动研讨阶段,与会嘉宾围绕人形机器人产业现状、演化规律、发展趋势,以及其对未来生产要素重构的影响、产融深度结合路径等议题展开交流,初步形成五项核心共识:一是风险管理需密切跟踪技术迭代方向,重点关注科技企业新兴场景的发展预期与潜在风险;二是金融机构可加强与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对接,精准捕捉企业需求,加大助企融资力度;三是通过投贷联动等综合金融服务满足战略新兴产业科技创新需求;四是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利用全链条数据实现批量获客与精准服务;五是科技企业助力金融机构改造传统服务模式,共同推进“AI+”战略落地。这些共识为后续金融支持策略制定、银企合作需求对接、传统金融服务升级奠定了基础。
光大金融研究院院长马波在总结发言中强调,本次研讨会达成“深化产业认知、捕捉企业需求、凝聚产融共识”三大目标。他表示,光大银行将深化产业研究以赋能业务发展,积极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同时完善行业交流平台,强化沟通机制,精准识别并对接客户金融需求,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与会机构与企业均表示,未来将深化交流合作与产融协同机制。光大金融研究院将持续发挥“智库”作用,推动光大银行金融资源向人形机器人等战略新兴及未来产业倾斜,以产融协同助力国家新质生产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光大动能”。
#Figure 03人形机器人发布 量产在即#
#机器人迎新催化:马斯克将开专题会#
#人形机器人利好不断!机构掀调研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