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产业迎来精准测量仪。中证指数公司发布两条算力主题指数,为投资者把握全球算力机遇提供新工具。
9月24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中证全球算力主题指数和中证沪深港算力主题指数。这两条指数的推出,为市场首次提供了覆盖全球算力领域上市公司整体表现的参考基准。
在当前人工智能爆发式发展的背景下,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指数的发布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便捷的布局工具,更成为观察全球算力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
01 指数覆盖范围:全球视野与区域聚焦相结合
中证全球算力主题指数从全球市场中精选业务涉及数据中心建设、运营及相关硬件设备制造等算力领域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这意味着指数不仅覆盖A股公司,还包含了美国、香港等市场的核心算力企业。
具体来看,指数样本包括54只算力相关股票,涵盖了中美主要算力公司。如中国的中芯国际、中兴通讯、浪潮信息,以及美国的英伟达(NVIDIA)、博通(Broadcom)、台积电等全球巨头。
中证沪深港算力主题指数则聚焦内地与香港市场,选取相同领域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反映沪深港三地算力龙头企业的整体表现。这种“全球+区域”的双重视角,满足了投资者不同风险偏好的配置需求。
02 算力产业背景:高速增长的基础与需求
指数发布的背后,是算力产业规模的迅猛增长。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已达1085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达到788EFLOPS(FP16)。
全球算力规模同样高速增长,2023年总规模已达1397 EFlops,增速达54%。据IDC预测,2024-2029年全球云基础设施支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17.8%,到2029年将达到4619亿美元。
人工智能应用是算力需求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大模型的每一次进化与交互,都消耗大量计算资源。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已发布1509个大模型,在全球已发布的3755个大模型中数量位居首位。
03 投资价值:产业景气度与估值优势并存
算力板块具有明确的投资逻辑。从业绩看,2025年上半年国内CPO(共封装光学)厂商净利润大幅增长,其中龙头企业净利润达37-42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27%-385%。
光模块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主要源于全球AI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海外科技巨头积极建设AI数据中心,直接带动光模块需求倍增。中国光模块厂商在全球市场份额已超过50%,成功进入海外科技巨头供应链。
估值方面,云计算相关指数当前市盈率约26.5倍,处于近5年46%分位点,估值性价比较高。随着业绩持续释放,算力板块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的双重提升。
04 区域格局:中国算力产业的崛起
中国在全球算力格局中地位不断提升。2025年综合算力指数显示,我国算力发展呈现“东部引领、中西部崛起”的协同态势。
河北省综合算力指数排名全国第一,廊坊市、张家口市在城市算力分指数排名中继续保持全国第一、第二。河北在算力规模方面的在用标准机架数、在建规模机架数、智算规模均居全国首位。
算力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例如,河钢集团依托算力开发的智能炼钢系统,将单炉炼钢时间缩短10%;一体化生产排程模型可提升生产效率20%。技术创新与场景落地的结合,正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势能。
05 随着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深入推进,算力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建议,未来要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夯实“算存运”底座,强化算力资源统筹协同能力。
两条算力主题指数的发布,为投资者提供了把握算力产业发展红利的有效工具。在AI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水和电”,其战略价值将持续凸显。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些指数不仅是观测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更是布局未来的重要抓手。随着算力需求的持续增长,相关企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英伟达巨资押注OpenAI,能否引领AI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