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AI总结直播《大咖对话创新药》生成
全文摘要:本次直播探讨了创新药领域的投资机会。首先,嘉宾分析了中国创新药行业的底层逻辑,指出凭借工程师红利和产业效率优势,中国药企在药物开发效率上远超美国,已成为全球产业链重要参与者。然后,嘉宾介绍了创新药企通过技术迭代和BD模式实现弯道超车,并重点推荐关注自免和ADC技术方向。最后,嘉宾展望了医疗技术创新的广阔前景,同时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1 基金投资需谨慎。
东吴基金陈伟斌与创新药行业专家陈欣黎讨论了创新药领域的投资机会陈欣黎介绍了他在药明生物和券商研究的背景,强调了对创新药产业的深入了解陈伟斌分享了自己在东吴基金的投资经验,并指出创新药是未来几年产业趋势确定的方向双方就创新药的投资前景进行了交流。
2 中国创新药底层逻辑是效率提升。
陈伟斌从卖方分析师和创新药实业经验视角,分析了中国创新药行业的底层逻辑他指出,中国凭借工程师红利和产业效率优势,在药物开发效率上远超美国,临床资源和成本优势明显这带来更多试错机会,提高了产出优质产品的概率上半年国内药企临床数据优于美国同行,海外药企也以高首付款采购中国创新药权益,显示中国已从产业链外进入产业链内,成为全球创新药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
3 1.中国创新药企实现弯道超车。
陈伟斌分析了中国创新药企通过技术迭代实现反超的路径,指出半导体行业与创新药行业的底层逻辑相似,都经历了从技术突破到成本下降的过程
2.创新药BD模式带来价值提升陈伟斌介绍了国内创新药企通过BD模式向海外出售权益的新趋势,这种服务输出模式具有关税豁免和利润分成的优势,改变了传统中美贸易结构
3.BD市场呈现卖方市场特征陈伟斌指出当前BD市场出现海外药企抢购国内创新药权益的现象,首付款金额显著提高,反映出中国创新药企在交易中的主导权增强。
4 陈伟斌解释创新药行业两类公司。
陈伟斌介绍了创新药行业的两类公司:跨国药企(MNC)和生物科技初创企业(biotech)他提到去年普米斯以低价出售给德国公司,半年后转手价格涨了十倍,说明行业从冷到热的变化今年创新药BD金额大幅增长,中国企业的表现尤为突出,高质量项目占比显著提升。
5 创新药行情未来可期。
陈伟斌分析了创新药行业的底层逻辑和未来展望,强调中国药企在海外市场的利润分成比例实际较高,可达10-15%,且不承担销售费用预计27-29年将有30-40款药物在美上市,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当前市场关注临床数据和首付款,未来将逐步转向商业化阶段的实际销售表现。
6 创新药投资分两阶段推进。
陈伟斌分析了创新药投资的两个阶段:当前以BD为催化剂的产业周期和未来以上市销售为核心的阶段他提到中国创新药企正从原料药、仿制药向技术含量更高的创新药研发转型,部分企业已开始全球化布局,未来可能出现多家跨国药企产业链上游为CRO/CMO公司,中游为创新药企,下游为销售渠道。
7 中国医药企业正迈向全球竞争。
陈伟斌分析了中国医药行业从仿制药到创新药的转型,指出当前处于弯道超车的关键阶段他提到C叉O行业经历泡沫后出现反转,主要得益于license模式的成功建立,使得国内药企在海外找到变现机会,带动了代工需求。
8 创新药板块关注自免和ADC方向。
陈伟斌分析了创新药板块的投资机会,重点推荐关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ADC双毒素技术自免领域因专利到期带来500亿美金市场机会,建议关注多靶点和蛋白降解技术;ADC领域国内领先,双毒素技术可解决耐药问题,预计明年将看到临床数据此外,核药领域的技术变迁也值得关注。
9 精准靶向放疗降低正常组织损伤。
陈伟斌介绍了精准靶向放疗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该技术能降低对正常组织的伤害并增强对肿瘤的杀伤效果国内外药企正快速跟进这一产业升级,尤其在RDC领域他提到中国在双抗领域领先,但在ADC领域快速追赶未来治疗方向包括双抗和ADC,其中ADC通过抗体偶联药物实现精准攻击,减少副作用核药作为ADC的演进方向,利用物理杀伤解决抗药性问题他强调投资应关注技术升级和未来趋势。
10 医药市场分布与细分领域分析。
陈伟斌分析了全球医药市场的分布,美国占80%,中国和欧洲各占7%细分领域中,美国肿瘤市场约2000-3000亿美金,自免市场超3000亿美金,代谢减重市场约1000亿美金,整体规模约1万亿美金国内以肿瘤为主,规模在几千亿人民币。
11 创新药出海提升估值空间。陈伟斌讨论了创新药企业通过BD出海进入美国市场的重要性,指出这能显著提升估值空间。他强调了产业趋势投资法中的市场空间概念,认为打入最大市场才能实现高增长。此外,他还介绍了未来可能落地的生物技术,如in
vivo
12 医疗技术创新前景广阔。
陈伟斌讨论了医疗技术领域的创新方向,包括延年益寿、脑机接口和器官移植等新技术他指出这些技术虽未立即体现在资本市场,但未来潜力巨大中国创新药企经过多年积累,正逐步走向全球市场最后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投资需谨慎。
13 基金投资需自负风险。
东吴基金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遵循买者自负原则,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直播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仅用于宣传推广,涉及产品仅作展示投资者需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产品,并仔细阅读相关法律文件基金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本内容由AI生成。 针对AI生成的内容,不代表天天基金的立场、态度或观点,也不能作为专业性建议或意见,仅供参考。您须自行对其中包含的数字、时间以及各类事实性描述等内容进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