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基金投资策略# $嘉合锦鑫混合C$ $嘉合睿金混合发起式C$ $嘉合锦明混合C$ $嘉合锦程混合C$

最近公司茶水间最热的话题,莫过于小王用年终奖买的算力基金半年涨了60%。作为刚工作两年的理财小白,我翻开手机银行里那只叫"嘉合睿金混合C"的基金详情页,发现它近一年涨幅确实高达64.23%。这让我开始认真思考:在AI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算力投资到底还有没有"上车"机会?
一、算力赛道:估值泡沫还是黄金坑?
有位基金经理的比喻很形象:"现在的算力需求就像2000年的宽带,所有人都知道未来家家要装,但没人说得准具体装多少。"根据IDC最新预测,全球AI算力需求正以每年38%的速度增长,而我国"东数西算"工程规划的算力枢纽才刚刚完成基建。
从估值角度看,目前中证算力指数动态PE约35倍,看似高于创业板指28倍的平均水平。但拆解成分股会发现,核心GPU企业的订单能见度已排到2026年。就像十年前没人会觉得腾讯300倍PE太贵一样,高成长赛道需要新的估值坐标系。
二、基本面三大引擎持续轰鸣
1. 政策引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AI算力纳入新基建范畴,各地智算中心建设补贴最高达30%。上周深圳刚出台政策,对企业采购国产算力给予15%的税收抵扣。
2. 技术引擎:OpenAI最新模型参数已达百万亿级,训练所需算力是3年前的180倍。我参观某AI实验室时看到,他们的算力集群每天电费就超过20万元。
3. 商业引擎:头部云厂商的算力租赁业务毛利率普遍超过60%。某自动驾驶公司朋友透露,他们每年算力采购预算增幅都在50%以上。
三、嘉合睿金混合C的"五维投资密码"
1. 掌舵人特质:陶棣溦经理有12年科技赛道研究经验,管理该基金以来最大回撤仅21.3%(同期行业平均回撤34.5%)。他独创的"三率筛选法"(市占率提升率、毛利率改善率、研发费用转化率)在去年成功捕捉到多只算力黑马。
2. 资产配置艺术:基金合同规定股票仓位60-95%,实际季报显示近一年稳定在82%左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核心+卫星"策略:70%配置算力基础设施龙头,30%布局光模块、液冷等细分领域。
3. 超额收益来源:对比业绩基准中证800指数,基金近三年每年跑赢基准超15个百分点。深度调研发现其超额收益主要来自:提前6个月布局CPO技术路线,重仓持有某国产GPU企业从研发阶段到量产。
4. 风险控制机制:去年三季度及时减仓部分涨幅过高的光通信标的,转而增持电力配套企业,这波调仓避开随后25%的板块调整。
5. 团队作战优势:嘉合基金整个TMT组有8位研究员,去年发布27份算力产业链深度报告。公司自购该基金5000万元,且机构持有比例常年保持在40%以上。
四、普通投资者的参与姿势
1. 定投策略:建议按月分24期投入,这样既能平滑建仓成本,又不会错过行业爆发期。我自己设置的是每月发薪日自动扣款3000元。
2. 仓位控制:算力板块波动较大,建议配置不超过权益资产的30%。可以把资金分成"核心仓"(嘉合睿金C)+"卫星仓"(算力ETF)的组合。
3. 跟踪指标:除了关注基金净值,更要留意中美算力芯片出货量、智算中心上架率、AI公司融资额等先行指标。我手机里专门设了这几个数据的追踪闹钟。
回望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真正活下来的不是最便宜的公司,而是最具技术壁垒的企业。站在AI算力爆发的黎明时分,我们需要用望远镜看趋势,用显微镜选标的。就像陶经理说的:"这场算力革命可能才完成热身赛,真正的马拉松刚刚开始。"对于年轻人来说,用每月结余参与这场科技变革,或许是最具时代感的理财方式。@嘉合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