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4-07 18:46:10 天天基金网页版 发布于 上海
【异动点评】关税暴击来袭!对股市和债市有何影响?

事件

据央视新闻报道,2025年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生效时间为4月9日。同时,中国也宣布了反制措施,对美商品加征34%关税,生效时间4月10日。

4月7日A股大跌,上证综指跌7.34%,深证成指跌9.66%。行业方面,消费电子、电池、互联网服务等领跌,而农业、反制概念股逆势上涨。

债券现券和国债期货市场均出现较大幅度普涨行情,截至下午16:00,10年期国债活跃券下行9.6BP,至1.64%;30年期国债活跃券下行9.2BP,至1.84%。T2506涨0.56%,收于109.2;TL2506涨1.79%,收于120.8。

美国加征关税的主要动因分析

(一)战略层面:重构全球产业链与遏制中国崛起

一方面,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基准关税+对等关税"组合拳,迫使跨国企业将产能迁回美国。其核心逻辑是:通过提高全球企业使用中国供应链的成本(如消费电子产品综合税率达54%),削弱中国"世界工厂"地位,重塑以美国为核心的"中心-外围"产业格局。构建"关税防火墙",降低对华供应链依赖。

另一方面,相较于2018年贸易战,当前美国关税政策的核心特征是“结构性升级”:范围更集中:从广谱打击转向聚焦半导体、医药、新能源等高附加值领域。力度更大:关键行业税率翻倍,并配合非关税壁垒。战略意图更明确:旨在遏制中国技术突破,同时重塑全球供应链以服务美国产业政策。这一调整反映了美国对华竞争策略从“全面施压”转向“精准脱钩”,重点削弱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竞争力。

(二)经济层面:应对结构性失衡与选举政治需求

1.贸易逆差的修正主义逻辑

特朗普政府将2024年对华贸易逆差扩大至3800亿美元归咎于"不公平竞争",试图通过关税缩小逆差。但深层矛盾在于:美元霸权导致美国必须维持贸易逆差(输出美元),而保护主义政策与此形成根本冲突。加征关税本质是转移对"特里芬悖论"的注意力。

2.通胀治理的悖论操作

美国政府采取"渐进式加税"策略:对中国加税从10%起步(2025年2月),后续可升至60%,既避免短期通胀失控(若一次性加税30%将推高CPI 1.2个百分点),又保留谈判筹码。这种"切香肠战术"使关税成为调节通胀预期的政策工具。

3.选举经济的利益捆绑关税政策精准保护摇摆州产业:

o对初级金属、机械等传统制造业加税,保护"铁锈地带"共和党票仓;

o豁免加拿大原油进口关税(占美国进口量的25%),维护得克萨斯州能源集团利益;

o针对艾奥瓦州大豆出口设计反制预案,防止农业州倒戈。

(三)政治层面:重构国际秩序与国内权力格局

1.单边主义规则输出

美国通过"对等关税"原则(要求各国对美出口关税不超过本国进口关税),实质是建立"美国标准"的贸易体系。例如对欧盟汽车征收25%关税,倒逼其接受美式数字贸易规则。这种"管理贸易"模式取代传统多边机制,使WTO争端解决机制陷入瘫痪。

2.国内政治危机转嫁

面对2025年联邦政府债务突破40万亿美元的压力,关税成为"隐形增税"工具。预计全面加税每年可增加财政收入1800亿美元,用于补贴中西部基建(如"美国湾日"相关项目),实现财政赤字软着陆。

3.军工复合体利益驱动

国防工业供应链成为关税保护重点:

o对稀土矿加征35%关税,确保洛马、雷神等军火商原材料安全。

o限制中国无人机出口(大疆全球市占率74%),为美国Skydio等企业创造市场空间。


我国的应对措施

(一)政策方面:我们已与美国打了8年贸易战,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就如何应对美新一轮对华遏制打压作出全面部署。今年全国两会上,我们出台很多政策,如将今年财政赤字率确定为4%左右,运用国债资金扩大对“两新”“两重”的支持等都是超常规政策的具体体现。

未来根据形势需要,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已留有充分调整余地,随时可以出台;财政政策已明确要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财政赤字、专项债、特别国债等视情仍有进一步扩张空间;将以超常规力度提振国内消费,加快落实既定政策,并适时出台一批储备政策;以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坚决稳住资本市场,稳定市场信心,相关预案政策将陆续出台;各级政府将“一行一案”“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受冲击较大的行业和企业,支持企业调整经营策略。

(二)外贸方面:新兴市场经贸合作潜力巨大,日益成为我稳外贸的重要基础。我国是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2018年以来,我对东盟出口占比由12.8%提升到16.4%,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由38.7%提升到47.8%,且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此次美国政府对我加征34%的关税,加上此前加征的关税,将严重抑制双边贸易,短期内不可避免地对我出口造成负面影响,加大经济下行压力。但要看到,中国是超大规模经济体,面对美国的关税霸凌冲击,我们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近年来我们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对美市场依赖已在下降。我对美出口占全部出口的份额已从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对美出口下降不会对整体经济造成颠覆性影响。在全球产供链深度交融的大背景下,中美贸易不可能完全中断。

(三)内需方面: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努力把消费打造成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压舱石,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国内市场缓冲空间广阔,是重要的大后方。据统计,2024年我有出口实绩的数十万家企业中,接近85%的企业同时开展内销业务,内销金额占销售总额的近75%。国家正加快打通“出口转内销”政策堵点、卡点。扩内需各项政策也在加力扩围,内需市场的容纳效应将日益显现。一方面,从需求侧入手,通过扎扎实实地推动居民增收减负,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与意愿;另一方面,从供给侧发力,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改善营商环境,支持国内企业更多围绕老百姓的需求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

(四)科技方面:科技赋能持续发力。我们抓住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最重要的供给,坚持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多点突破,展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巨大活力。“卡脖子”、打压遏制只会倒逼中国加快实现重点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加速中国自主创新。


股市影响和应对策略

需明确短期情绪冲击与长期结构矛盾的区别。本次中美关税升级属于政策博弈引发的情绪性冲击,而非基本面系统性恶化。历史经验显示,贸易摩擦升级后市场往往经历“急跌-政策对冲-情绪修复”三阶段。本轮市场调整本质是外部冲击与内部估值压力的共振,但中国经济的基本盘稳固性显著优于2018年。应避免恐慌性抛售,利用波动优化持仓结构。在恐慌宣泄期考虑避险资产,政策对冲期考虑进攻品种。重点关注政策对冲受益板块及错杀优质成长股。

行业配置方面:

1.短期防御关注高股息(银行/电力)、必选消费(食品饮料)、反制概念(农业)等。

2.中期关注内需驱动和政策受益板块,如汽车、家电等可选消费存在估值修复机会。

3.长期关注自主可控、全球供应链重构机会。避免线性外推恐慌情绪,利用市场错误定价挖掘“高壁垒+低渗透率”的产业机会。


债券市场的影响

关税可能造成的基本面冲击较大,且未来演进趋势难以准确预测。基于历史数据回溯可以测算美国对华关税税率与我国对美出口增速之间的关系,再经过对美出口占比和转口替代效应测算后可粗略估算综合67%的关税水平或将对我国出口总体造成6-10%左右的负向影响。而2024年全年我国出口增速(以美元计)为5.9%,本轮关税有概率造成我国全年出口增速转负,对于宏观经济将产生较大影响。同时,由于我国采取了对等提高对美关税水平,未来两国之间贸易战不断升级的概率有所提高,风险敞口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 

短期政策对冲必要性提高,货币政策先行。基于以上判断,为完成2025年GDP 5%以上增速,大概率将对消费、投资等内需板块进行政策刺激。根据人民日报4月7日文章《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中阐述:“未来根据形势需要,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已留有充分调整余地,随时可以出台;财政政策已明确要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财政赤字、专项债、特别国债等视情仍有进一步扩张空间;将以超常规力度提振国内消费,加快落实既定政策,并适时出台一批储备政策;以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坚决稳住资本市场,稳定市场信心,相关预案政策将陆续出台”,说明国内已提前进行政策储备,且货币政策工具被置于首要位置,大概率将先于其他政策出台,有利于推动利率水平进一步下行。 

综合来看,债券市场短期利好快速消化,利率进一步下行空间打开。债券短期收益率经历了快速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接近历史低点,隐含30bp左右的降息预期,可预见范围内已达短期货币政策上限,短期情绪得到快速释放并兑现。但随着关税影响的持续深化以及可能存在的进一步升级,基本面将持续面临压力,经济维持稳定增长所需的政策保障也将有所提高,为历史极低点位的债券市场进一步打开下行空间。预计无超预期大规模刺激政策或关税反转的情况下债券市场将持续受益。 


基金经理观点

嘉合睿金混合基金经理陶棣溦认为:今日A股市场经历巨幅波动,主要由外部因素影响,当前压制市场最大的因素是整体市场活力与情绪,虽然今日放量但大部分以资金流出为主,出现无差别恐慌抛售,对于后市,当前市场确实有过度反应情况的出现,但是短期仍然承压,经济基本面恢复的过程受到海外因素影响压制,当然当前市场反应的都是预期,未来仍需关注政策面对市场的呵护以及推动经济基本面修复的政策出台。

板块方面,我们仍然关注以国内人工智能为首的科技方向,此版块整体基本不受海外因素影响,同时是当前供需层面确实存在高景气情况,且未来空间仍然巨大,因此我们认为存在“错杀”可能性,长期来看,对于未来我们持续看好,当然短期我们应当持续关注市场后续的情况,“错杀”后或有纠偏的机会,持续关注产业链高景气且与海外因素无关的板块等。


陶棣溦基金投资管理经历:嘉合睿金混合(2023.07至今)。

风险提示:本公司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于本基金时应认真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信息披露文件,全面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市场,谨慎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文件中的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投资者的任何投资建议,嘉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合基金”)或嘉合基金的相关部门、雇员不就本文件涉及的任何投资作出任何形式的风险承诺或收益担保,也不对任何人使用本文件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嘉合基金在本文件中的所有观点仅代表嘉合基金在本文件成文时的观点,具有时效性,嘉合基金有权对其进行调整。本文件转载的第三方报告或资料(若有),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嘉合基金的立场,嘉合基金不对其真实性、准确性或完整性提供直接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除非另有明确说明,本文件的著作权为嘉合基金所有。未经嘉合基金的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将此文件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修改或发布。如转载、引用或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嘉合基金",且不得对本文件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