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投资者而言,2025年可能已经获得了不错的投资收益,但临近年终,市场波动性往往加剧,如何守住全年利润成为关键考量。有观点人为,四季度市场风格趋向保守,主力资金更青睐业绩确定性高的资产。从实际市场表现来看,或许也正是因为投资者的青睐以及对年末资金安全性和落袋为安的需求,四季度红利资产的表现往往优于大盘。

在当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1.69%的低利率环境下,高股息资产的相对吸引力更加凸显。以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为例,其股息率持续稳定在6%-8%区间,为投资者提供了难得的收益缓冲。将部分盈利转入红利策略基金,尤其是兼具港股估值优势和A股资金面支撑的港股通红利产品,不失为一种“落袋为安”的理性选择。
从历史数据来看,四季度红利资产往往有不错的表现。统计过去十年间主要资产类别在四季度的表现,红利指数相对主流宽基指数有更高的胜率和平均回报率。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合理的逻辑支撑:四季度是机构资金布局明年春季行情的关键时期,在市场方向尚未明朗前,高股息资产提供了较好的安全边际;同时,年底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现金流稳定、分红记录良好的公司更受青睐。

2024年四季度,尽管市场整体呈现震荡态势,但红利策略基金仍取得了稳健回报,如中证红利当季涨幅达到4%+,超越同期主要股指表现。
横向对比A股与港股红利资产,港股红利策略展现出明显优势。截至2025年11月2日,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近一年涨幅达25%,大幅超越中证红利等A股主流红利指数。估值方面,港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低于A股,使得港股红利指数具有更高的股息率吸引力。数据显示,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当前股息率超过6%,显著高于中证红利指数的股息率水平。此外,港股市场拥有更多A股市场稀缺的高股息行业和标的,尤其是港股房地产标的,港股地产行业已进入景气早周期,明年将向中期过渡,具备明确机会。美银证券认为,香港住宅楼价将在26年下半年迎来反弹,并预计届时楼价将上涨3%。
政策面上,新“国九条”强化上市公司分红导向,港股市场中的大型央企积极响应,多家央企明确表示“年度分红比例不低于40%”,为港股红利资产提供了制度级保障。随着南向资金持续流入——2025年全年净买入额已超1.2万亿港元,港股红利资产的流动性状况和估值修复空间更值得期待。
其中,聚焦港股市场的 $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A(OTCFUND|005051)$(005051)表现尤为抢眼,根据2025年三季报数据,该基金近一年收益率达到26.15%,明显跑赢业绩比较基准,在同类红利主题基金中位居前列。我从A股里面也找了不少同类红利产品,发现无论是近三月,近六月还是近一年收益率,摩根港股红利始终处于前列,多阶段业绩表现均优秀。
随着年底临近,机构资金正悄然加大红利资产的配置力度。以 $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A(OTCFUND|005051)$(005051)的母基金港股红利指数ETF(513630)为例,最新数据显示,近五日该基金净流入4819万元,近期资金抢筹趋势十分明显。

拉长时间段,$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A(OTCFUND|005051)$(005051)三季度单季即净申购了近8000万份,今年以来新增净申购已达约7.5亿份。这一动向表明,在国内外市场波动加大、无风险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机构投资者正将目光转向盈利稳定、能够提供确定性分红回报的红利资产,将其作为规避年底市场波动、布局明年机会的“压舱石”。

$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A(OTCFUND|005051)$(005051)其核心优势在于采用了“红利+低波”双因子策略,通过精选股息率高且波动率低的股票构建组合,2025年三季报显示其前十大重仓股平均波动率仅14%,远低于行业平均的25%,体现了较好的抗跌属性。

展望2025年剩余时间乃至2026年初,市场仍面临美联储政策节奏、全球贸易环境等不确定性因素,红利策略尤其是港股红利资产的防御性与收益性兼具的特征,可能持续受到市场关注。作为投资者,在年末波动加大阶段,加大对该类资产的配置,不仅有助于锁定全年投资收益,也为明年布局奠定了良好基础。$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A(OTCFUND|005051)$(005051)作为链接港股高股息资产的工具,为投资者提供了一键布局港股红利机遇的便捷选择。

#亚马逊签下OpenAI千亿算力大单# #存储芯片超级周期:DDR5一周涨价25%# #11月基金投资策略# #科技小登大揭秘# #科技热点摊开业啦#
$摩根新兴动力混合C(OTCFUND|014642)$ $信澳业绩驱动混合C(OTCFUND|016371)$ $德邦鑫星价值灵活配置混合C(OTCFUND|0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