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股票的都知道,前几年大家总吐槽A股光想着融资,对股东回报不够上心。但这两年明显不一样了,市场早就悄悄从“融资市”转向“回报市”,分红这块儿越来越实在。
看数据就清楚,截至11月11日,今年A股有3745家公司分了现金红利,总额差不多1.86万亿,比去年还多了点,连续10年增长的势头没断,今年大概率还能创新高。更关键的是分红频率变高了,以前都是年报后5到7月集中分红,现在中期分红、春节前特别分红的公司越来越多。就说2025年春节前,光特别分红的公司就有310家,分了3400多亿。而且不只是老面孔在分,科技公司、中小市值企业也跟着凑热闹,宁德时代、中际旭创这些科技股都加入中期分红队伍,现在的分红格局算是铺开了。眼看快到年底,市场波动慢慢大起来,这种稳定分红的红利板块,配置价值一下就凸显了。
不过要是真想布局红利,我个人更倾向看港股,优势比A股更突出。首先就是股息率实在,这可是真金白银的收益打底。2017到2024年这八年,港股公司的平均分红比例有44%,比A股的36%高不少。恒生综合指数股息率2.9%,也比A股的1.9%强。要是专门看低波红利赛道,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的股息率常年超6%,最近更是到了7.66%,对比现在1.81%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优势太明显了。

更重要的是港股能避开“高股息陷阱”。不少人踩过坑,看着股息率10%就冲进去,结果股价腰斩,分红这点钱根本不够补。但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有两道筛选机制,先挑股息率最高的75只股,再把波动率最高的25只踢出去,最后剩下的50只股,年化波动率才17.99%,比恒生指数的27%低多了,等于提前给收益上了保险。
行业分散也是个大亮点。以前买红利股总担心全是银行股,一踩雷就完了。但这个指数直接把“单行业权重不超过30%”写进规则里,现在前五大行业是金融、公用事业、房地产、工业、能源,还有中国移动、中国海洋石油这些龙头股撑着。今年8月银行板块因为净息差问题回调的时候,中证红利指数跌得比它惨多了,这种弱市抗跌力才是真本事。
最近市场的动向也能说明问题,南向资金累计都破5万亿港元了,而且明显从科技股转向高股息资产,中国海洋石油这种高股息股连续21天被加仓。11月以来,全市场港股红利ETF规模7天就涨了70亿,资金用脚投票说明了一切。
布局这类资产,选对工具很关键,我盯了挺久的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A(005051)就很靠谱。它跟踪的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简直是为港股通投资者量身定做的。先不说别的,选股门槛就很严:必须上市交易满12个月,流动性不够的、自己赚不出现金流的全剔除,能留下来的都是真能靠经营分红的硬角色。选股时先筛75只高股息股,再砍了25只波动大的,最后50只股既稳又能分。而且个股权重不超5%,行业不超30%,根本不用担心集中度风险。每年1月和7月调仓,刚好跟上港股半年一次的分红节奏,特别及时。$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A(OTCFUND|005051)$

业绩这块更不用多说,近三个月涨了9.44%,半年20.40%,一年33.10%,两年快60%了,对比同类红利基金优势很明显。最难得的是攻防平衡,近一年创新高64次,65天都在新高上,比99%的同类都强。

风险控制更到位,波动率才13.48%,最大回撤不到10%,跌下去32天就能涨回来,这数据在同类里排前10%。收益回撤比3.68,夏普比率2.45,性价比确实拉满了。持有满三个月收益达到3.75%,持有超1年平均收益率达到13.74%,持有2年平均收益率达到28.68%!

资金用脚投票的热情更直接,截至11月17日,它的场内ETF(513630)份额破了100亿份,规模170多亿,场外AC份额加联接基金总规模超210亿,半个月就涨了10亿,机构和散户都在加仓,妥妥的港股红利基金龙头。

结合现在的市场环境,我真心觉得这时候布局港股红利正合适。年末市场本来就容易震荡,加上内外因素影响,资金都在找确定性。低利率环境下,能稳定分红的资产本来就稀缺,港股红利的高股息和低波动刚好切中需求。而且接下来还有年报分红预期,加上险资这些长线资金还在补配红利资产,未来两三年可能还要配万亿级别的资金,这都是明确的催化因素。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与其在震荡里猜热点,不如拿点确定性高的资产压舱石。摩根这只基金既有高股息打底,又有低波动护航,规模大流动性好,不管是短期做防御还是长期拿分红,都是个不错的选择。现在市场波动加大,正是布局的好时机,不用等回调,这类资产越等可能越贵。

#工信部推动算力建设!算力股机会来了?# #观点搭子团火热招募中!# #沪指三连阴!4000点:起点还是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