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迭代、场景落地:深圳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从科幻照进现实。这是记者近日在深圳采访人形机器人产业时的深刻感受。
在众擎机器人深圳实验室,身高1.38米、体重40公斤的人形机器人“小众”正演示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利落扫腿、刚劲出拳、节奏明快的街舞、跨越15厘米路障后跌倒又迅速爬起,动作行云流水。“‘小众’的舞蹈节奏很快,专业舞者都得花时间跟上它的步伐。”众擎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姚淇元说。从一年前蹒跚学步到如今轻松完成复杂动作,背后是怎样的技术突破?
“坚定开源是持续进化的核心驱动力。”姚淇元解释,团队将部署代码与训练代码开源,吸引全球开发者共建应用生态,“单款产品迭代周期已缩短至每周,从设计图纸到首台原型机落地仅用约6个月。”
开源是底座,产业协同是关键。众擎所在的深圳南山区“机器人谷”,聚集了越疆科技、优必选、云鲸智能等上百家研发及上下游企业,还有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等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下楼即达’,完整产业链支撑快速打样落地。”越疆科技市场总监谢凯旋说。越疆自主研发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已能自主识别指令、精准抓取食材、控制火候,甚至根据用户需求调整口味,端出热气腾腾的煲仔饭。“从机械完成‘擦盘子’等基础动作,到独立掌勺复杂任务,算法持续进化与场景数据反哺缺一不可。”
场景数据从何而来?企业开拓市场的同时,地方政府正为机器人“探路”铺路。今年3月成立的深圳市龙岗区人工智能(机器人)署,已开放政务巡检、治安巡逻、消防救援等79类应用场景,“帮助机器人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中加速迭代验证,也在对接终端市场需求。”署长赵冰冰说。该区还打造机器人6S店、主题剧场及特色街区,彰显抢占新赛道的决心。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龙岗区正剑指“全产业链生态圈”:覆盖智能软件、核心零部件、整机集成、场景应用。“我们正制定AI及机器人安全管理细则与行业标准,通过定期数据备份、漏洞扫描等机制保障行业规范发展。”副区长徐红丽表示。
从技术突破到生态构建,深圳正以“开源+协同+场景”模式,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
来源:新华社
#人形机器人迎密集利好 如何掘金?#
#中央空管委将在六个城市试点eVTOL#
#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