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收益# 投资传媒板块这三年,我算是摸出了一条路:别跟波动较劲,得学会“顺着毛捋”。广发中证传媒ETF联接A(004752)就像一辆过山车,但坐久了反而能总结出怎么在颠簸里找节奏。今天就聊点实在的操作心得——怎么用“笨办法”在高波动的行业里活下来,甚至还能赚到钱。
一、我的操作三板斧
1. 定投不是无脑投,得看“贵不贵”
别人定投按日历,我定投看市销率(PS)。举个栗子,PS<4倍(比历史上80%的时间都便宜),每月发工资就多买一份,比如2022年跌得最惨那会儿,我直接把定投金额翻倍,硬是攒了现在37%的底仓;PS>6倍(比70%的时间都贵),立马停手,宁可把钱先存货基;PS冲到8倍,先卖三分之一,把本金收回来睡觉都踏实。
要问为啥管用?传媒公司很多不赚钱(比如影视公司),看市盈率容易掉坑里,但市销率直接看营收,更能反映行业真实热度。去年PS从3倍涨到5倍,我光底仓就赚了68%。
2. 学会“薅羊毛式”做波段
传媒板块三天两头出消息,我总结了个土办法:政策红包来了,比如游戏版号突然发了一大批(像去年12月发了105个),第二天开盘直接加仓5%,两周内赚个菜钱就跑;出技术爆炸,比如今年AIGC能自动生成5分钟视频了,提前埋伏那些搞技术的成分股;市场发神经,当融资客疯狂加杠杆(融资买入占比超25%),或者大家突然都不交易了(换手率腰斩),立马反向操作——别人贪婪我减仓,别人装死我偷摸补点。关键就一条,波段仓位别超过总持仓的20%,赚了加鸡腿,亏了也不伤筋动骨。
二、四个血泪教训换来的心得
1. 别被“长期持有”忽悠瘸了
传媒这行业跟坐电梯似的,你以为抄到底了,结果还有地下室。我的笨办法:把仓位切成“养老金”和“零花钱”,70%仓位打死不动(持有3年起),30%专门用来做波段;跌狠了别割肉,2023年最惨时亏了21%,但我坚持纪律,最后实际只亏了12%。说白了,在波动大的行业,活下来比赚多少更重要。
2. 跟着ROE的变化“打游击”
传媒公司经常“先吹牛再赚钱”,要看两个指标配合:ROE触底+市销率回升,比如三七互娱去年ROE从5%涨到8%,市销率也同步反弹,这就是加仓信号;ROE到顶+市销率虚高,比如分众传媒今年ROE冲到19%,但市销率飙到10倍,果断卖三成仓位。就是,公司开始真赚钱了才跟,光炒概念的时候要溜得快。
3 把市场情绪当“温度计”
自己做了个情绪指标(含百度搜索热度、融资余额、基金申赎数据):温度低于30度市场冷清,每跌5%就多买10%,像冬天囤白菜;温度超过70度全网热议,每涨5%就卖5%,绝不贪心。 本质就一句话,人多的地方别去挤,冷清的摊位有便宜货。
三、对基金和行业的认知
1. 广发传媒ETF联接A就是个工具,优点是管理费才0.5%,跟踪误差小(每天偏差不到0.3%),适合当长期饭票;缺点是成交量小的时候(单日不到5000万)别玩大额波段,容易买贵卖贱。平时定投攒筹码,等行业起风了跟着飞,别指望它自己能创造奇迹。
2. 传媒板块现在还能不能玩?
我认为,短期可盯着游戏版号和电影审核速度(政策风向标);中长期就要看AIGC能不能真的帮公司省钱赚钱(比如用AI做电影预告片)、95后、00后愿不愿意为内容花钱(比如为虚拟偶像打赏)。当前市销率5.1倍还算不上贵,技术革命才刚开头,拿着不慌。
在我看来,投资传媒板块就像种果树——你得忍受漫长的生长期,但突然某天技术革新(比如AIGC)就像一场暴雨,果子哗啦啦往下掉。记住,在波动大的行业,活得久才是真本事。下次当你被K线晃晕时,不妨摸摸口袋里的“保命钱”,想想这三个问题:现在贵不贵?情绪疯没疯?我的底线在哪?答案往往就在里面。
@广发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