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闪:4000点上下,如何从容应对?#
——为什么我选择与它共赴一场成长之约?
一、初识:一只基金背后的时代叙事
2024年四季度,当市场还在争论“成长股是否高估”时,我默默加仓了易方达创业板ETF联接C(004744)。这不是冲动,而是基于对“新质生产力”这一国家战略的深度认同。
这只基金跟踪的是创业板指数,成分股覆盖新能源、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领域。基金经理成曦和刘树荣,用8年时间将规模从0做到44.87亿(截至2025年11月),期间最大回撤达55.33%,却依然吸引着无数投资者——因为它的底层逻辑,是中国产业升级的星辰大海。
为什么是创业板?
政策端,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动能;产业端,创业板聚集了宁德时代、中际旭创等全球龙头,它们代表了中国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决心。正如基金经理在四季报中所言:“创业板指数是中国新兴产业发展的晴雨表。”
二、拆解:数据背后的真实画像
1. 业绩:高波动中的韧性
- 短期震荡:2024年四季度净值下跌1.34%,但近一年涨幅仍达24.53%,跑赢72%的同类基金。
- 长期复利: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6.47%,看似平庸,但若算上2023年新能源反弹的39.12%年度涨幅,周期波动中藏着超额机会。
关键指标警示:
- 高回撤风险:成立以来最大回撤-55.33%,近一年最大回撤-20.15%,需承受科技股的高波动性。
- 跟踪误差:近一年跟踪误差1.63%,略高于同类均值,但作为ETF联接基金,已属合格。
2. 持仓:聚焦龙头,但隐忧浮现
前十大重仓股中,宁德时代独占0.15%仓位,前十合计仅0.38%。看似分散,实则暴露两个问题:
- 依赖单一赛道:新能源权重过高,若行业增速放缓,将拖累净值。
- 流动性风险:股票仓位仅0.74%(2024Q4),94%资产通过ETF间接持有,极端行情下可能加剧冲击成本。
但换个角度思考:创业板指数的编制规则本就偏向“大市值龙头”,这种集中度高反而是对头部企业护城河的认可。
三、赛道逻辑:为什么必须关注创业板?
1. 政策红利: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培育新质生产力”,而创业板中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40%、AI算力需求年增60%,这些数据背后是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共振。
2. 估值重构:从“市梦率”到“市占率”
当前创业板PE(TTM)约35倍,高于沪深300的12倍,但若用未来现金流折现模型测算:
- 宁德时代储能业务年增速50%,2026年PE或降至20倍;
- 中际旭创光模块订单排产已至2025Q2,技术迭代周期下龙头溢价将持续。
3. 全球化突围:中国科技企业的“隐形冠军”
创业板企业中,70%拥有自主专利,迈瑞医疗的监护仪市占率全球第三,汇川技术的伺服系统打破西门子垄断。这些“硬科技”公司,正是中国突破全球产业链枷锁的关键力量。
四、选择这只基金的底层逻辑
1. 工具属性纯粹
作为ETF联接基金,它省去了个股研究的复杂度,一键布局创业板头部企业。尤其适合工薪阶层定投——每月500元,分摊波动风险,享受产业升级红利。
2. 管理团队:长跑者的敬畏之心
成曦从业9年,管理规模超2500亿,却始终强调“敬畏市场”。2024年三季度,当新能源板块狂热时,他主动降低股票仓位至1.16%,通过现金管理平滑回撤。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纪律性,远胜盲目追逐热点。
3. 费率优势:长期复利的隐形助攻
C类份额持有7天以上免赎回费,管理费仅0.15%/年,相比主动管理型科技基金(1.5%-2%),长期持有成本优势显著。
五、风险提示:光鲜背后的暗礁
- 行业集中风险:若新能源产业政策退坡,或遭遇技术路线颠覆(如固态电池替代锂电),净值波动将加剧。
- 流动性陷阱:创业板小市值公司占比高,市场恐慌时可能出现“多杀多”。
- 替代品冲击:科创50ETF、中证专精特新指数基金分流资金,需警惕规模缩水风险。
六、我的选择:与时代共舞的勇气
我曾在2023年新能源暴跌40%时动摇,但重读《中国制造2025》白皮书后豁然开朗:没有哪一次恐慌不是机会。如今,我定投易方达创业板ETF联接C的逻辑愈发清晰:
1. 产业趋势不可逆:全球碳中和、AI革命、生物技术突破,创业板企业卡位核心赛道;
2. 估值回归理性:经历两年调整,部分龙头PEG已低于1,安全边际显现;
3. 工具价值凸显:在个人能力圈有限时,借道指数基金参与时代红利,是最优解。
西江月·咏创业板指数基金
**科技星火燎原,新质生产力擎天。
创业板上聚群贤,龙头傲视峰巅。
政策东风助力,长投静待花鲜。
易方达舰破浪前,笑看风云舒卷。**
熊猫君说:投资是认知的变现,更是对时代的押注。这只基金或许不会让你一夜暴富,但它像一位沉默的匠人,用十年磨一剑的耐心,为中国科技企业雕琢未来。若你愿与我同行,且看十年后,创业板指能否问鼎全球!@易方达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