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大模型之后,人工智能浪潮迈向新阶段,智能体时代正加速到来。在2025年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移动宣布灵犀智能体用户数突破7000万户,实现全场景覆盖,其AI+产品用户累计超2.1亿户。
《中国经营报》记者观察到,灵犀智能体已渗透至数字主持人、圆桌论坛AI秘书等场景,并深度融入家庭、行业应用。中国移动智慧家庭运营中心副总经理张锦卫表示,灵犀家庭智能体已成为家庭智能生态中枢,融合大模型技术与场景化能力,赋能大屏娱乐、高清安防、在线教育、健康养老等领域。大会同时发布AI泛终端生态合作计划,目标2026年AI终端规模达1500万台,推动灵犀智能体成为用户生活伙伴。
Omdia电信分析师杨光指出,中国移动率先公布智能体规模化进展,或预示国内市场拐点到来。其演进非偶然:2023年布局“九天”AI能力,2024年基于九天大模型推出灵犀助手,2025年搭建技术基座(八大智算枢纽、43EFLOPS算力矩阵,九天终端大模型8K上下文扩展),并联合荣耀、小米推出首批AI手机与智能眼镜。同年7月发布的灵犀2.0,完成从“助手”到“智能体”的蜕变,覆盖家庭、办公、出行等五大场景。
电信分析师周桂军认为,运营商的连接、边缘算力与生态优势,为智能体规模化奠定基础。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称,“AI+”已进入规模落地期,灵犀智能体已成为其“第二增长曲线”(3款产品年收入破百亿、近10款超十亿),2026年计划打造AI终端矩阵与机器人服务生态。
在运营商竞逐中,中国电信以“星辰”大模型主攻政企市场,中国联通依托智算平台推进“算网大脑3.0”,并借混改优势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短期看,移动凭流量渠道领先,电信政企场景突出,联通终端生态有潜力;长期则取决于开发者生态与付费转化能力。
政策驱动下,智能体产业进入爆发期:亿欧智库预测2024年市场规模1473亿元,2028年达3.3万亿元。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意见》明确2027年智能体普及率超70%,七部委推动其在自动驾驶、物流调度等场景应用。尽管面临标准互操作性、变现路径等挑战,但在政策与产业链合力下,中国智能体产业已进入竞速期。
#人工智能怎么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