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锂电产业链的动静不小,估计不少关注行业动态的朋友已经注意到了。就在前不久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大会上,欣旺达正式发布了新一代聚合物全固态电池“欣碧霄”,能量密度做到400Wh/kg,循环寿命也突破1200周。更值得关注的是,他们实验室已经搞定了520Wh/kg的锂金属电池样品。说实话,这个进展比很多人预期中要快。
这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技术突破,更是整个锂电产业链需求扩张的一个缩影。有调研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国内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65%,四季度很可能继续维持供不应求的态势。而从应用端看,两轮车锂电化、低空经济、机器人、房车等新领域对锂电池的需求正在快速放量。比如电动两轮车用锂电池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超过40%,无人机和机器人相关电池的复合增长率也都在两位数以上。
这些趋势背后,其实都指向同一个底层逻辑:能源转型的进程在加快,而有色金属作为锂电、储能、高端制造等领域的关键材料,其供需格局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我最近翻了几家机构的报告,也跟一些产业里的人聊了聊,发现有几个信号值得注意。
一是供给端依然偏紧。比如铜,海外几个主要矿区的产出一直不太稳定,而国内电解铝在能耗双控背景下新增产能有限。另一方面,新能源、电网改造、家电汽车等领域的用铜量还在稳步提升。这种“低供给弹性+需求刚性”的组合,很容易在旺季出现价格波动。
再比如锂,虽然前两年因为产能投放价格有所回落,但随着固态电池、储能等高端应用起来,对锂材料的质量和一致性要求更高,这可能会逐步消化掉之前的中低端产能。有券商指出,2026年锂电需求的能见度已经在提升,三季度开始部分材料价格也在回暖。
另外,政策面对有色金属也形成支撑。国内新能源全面入市推动峰谷电价差拉大,加上容量电价机制的完善,储能项目的经济性在提升。美国那边,数据中心电力缺口问题也带动光储需求爆发。这些都是实打实的长期驱动力。
从市场表现看,有色金属板块最近几个月走势比较强。不少品种的价格从二季度开始就逐步企稳,三季度以来轮动上行。这说明不只是短期消息催化,而是有基本面的实质改善在背后支撑。
说到具体布局,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直接挑个股难度不小,毕竟不同品种的供需节奏、公司质地差异很大。我个人觉得,借助行业ETF这类工具或许是个更省心的方式。比如$南方中证申万有色金属ETF发起联接$ (基金代码:004433),它覆盖了铜、铝、锂、稀土等多个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分散效果不错,而且不需要股票账户也能买,交易门槛低。从业绩表现看,这只基金近一个月收益率超过12%,近三个月累计收益约31%,近半年涨幅接近61%,今年以来已经斩获超过70%的回报。当然,过去的业绩不预示未来,但至少说明在当前环境下,有色板块的beta属性是比较突出的。

往后看,我觉得有色的行情可能还没走完。一方面,国内外新能源、电网投资等需求仍在释放;另一方面,部分品种的供给瓶颈短期难以缓解。再加上全球宏观环境变化中,有色资源的企业定价权在强化,这对相关公司盈利稳定性是有支撑的。#美方“不再考虑”对中国加征100%的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