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有色金属市场走得挺分化,贵金属和工业金属两头涨,黄金、钨、锡这些品种领涨,白银和锰硅则小幅调整。这种分化其实很正常,说明资金在不同金属品种里做结构切换。我仔细看了下盘面,黄金站稳990元/克,钨概念指数大涨2.43%,沪锡更是冲到28.1万元/吨,这几个品种的共同点是供需矛盾都比较突出。
先看黄金,最近美元指数走弱给了金价反弹空间,更重要的是地缘风险还在发酵。全球最大的黄金ETF持仓连续5天增加,现在已经回到850吨以上,说明机构在悄悄加仓。白银虽然短期调整,但工业属性强,光伏玻璃镀膜和电子浆料的需求都在增长,中长期还是看好的。
工业金属里最亮眼的是锡,一天涨了1910元/吨。缅甸那边的锡矿进口量降了20%,国内焊锡企业又到了旺季备货期,供需一紧价格自然上去了。库存数据也印证了这点,上期所锡库存连续三周下降,现在只有4300多吨,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镍的表现也不错,新能源电池对高纯度镍的需求越来越大,虽然三元电池占比被磷酸铁锂挤压,但高镍化趋势没变,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用镍量就比普通电池多30%。
小金属里钨概念最猛,主要是硬质合金在高端制造领域用得越来越多。我国每年消耗全球70%的钨,但钨精矿产量只占60%,这种供需缺口短期内很难补上。最近机床企业订单排到明年二季度,硬质合金刀具需求跟着增长,这对钨价是直接支撑。
为什么现在说有色金属到了布局的时候?从大方向看,全球制造业PMI已经连续两个月回升,国内挖掘机和重卡销量也开始改善,说明下游需求在回暖。更关键的是新能源领域的拉动,2023年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这几个行业就消费了300万吨铜,占全国消费量的19%,今年这个比例肯定还会提高。有机构测算,2025年全球新能源用铜占比会从11%提到25%,这个增量非常可观。
不过直接买个股确实容易踩坑。同样是铜矿企业,有的成本2万多一吨,有的要4万多,遇到价格波动差距就出来了。去年就有公司因为矿山品位下降,利润直接腰斩。这时候指数基金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能帮你自动筛选优质资产。 比如南方基金的南方中证申万有色金属ETF联接C(004433),就像个"金属全家桶",把铜铝铅锌这些基本金属,还有稀土、锂钴这些小金属都打包在一起。前十大重仓股都是行业龙头,有铜矿自给率超50%的紫金矿业,也有全球最大的电解铝企业中国铝业,抗风险能力比小票强多了。业绩表现也很亮眼,近一个月涨了12.39%,三个月涨36.14%,半年涨54.95%,成立以来收益64.12%,把行业平均水平甩开一大截。
技术面上看,现在有色板块跌到20日线附近,这是个不错的低吸机会。最近主力资金也在回流,上周四整个板块净流入9.71亿元,中国铝业单只股票就吸金2.91亿元。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与其猜哪个品种会涨,不如通过指数基金把握整个板块的机会。
总的来说,有色金属正处于宏观需求回暖与产业政策加码的共振期,铜、锡、钨这些供需紧平衡的品种值得重点关注。通过指数基金分散配置,既能把握行业机会,又能控制个股风险,这种策略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可能更稳妥。#深地经济成新风口!产业链如何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