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聊得最多的就是有色金属这轮行情。从去年10月开始,这个板块就像开了挂一样,黄金白银涨得欢,铜铝镍钴也不甘落后。细究起来,这波行情背后有几个硬逻辑:一是全球货币转向宽松,资金开始流向大宗商品;二是新能源和基建需求持续释放;三是供给端时不时闹点"小脾气",比如铜价往上窜了一截。
先说说贵金属。黄金今年涨了53%,白银更猛,直接干到75%的涨幅。这俩兄弟的上涨,除了大家熟知的避险需求,其实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点——全球央行都在悄悄增持黄金储备。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球央行黄金净购买量同比增加了40%,这种机构级别的买盘,给金价提供了很强的支撑。
周期金属这边,铜和铝是主角。铜价今年涨了23%,中间虽然因为一些外部因素波动了几次,但大方向一直向上。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全球铜库存处于十年低位,但需求却在稳步增长,这种供需错配短期内很难缓解。铝的情况也类似,新能源车和光伏用铝量每年都在创新高,但电解铝产能却因为能耗问题扩张受限。
新能源金属更是个热闹场。钴价今年直接翻倍,虽然锂价最近有些回调,但长期看,随着全球电动车渗透率突破30%,这些金属的需求只会越来越旺。稀土就更不用说了,战略地位摆在那里,价格指数今年涨了28%,而且这个领域的技术壁垒极高,不是谁想玩就能玩的。
不过投资这个领域有个难点:个股差异太大。这时候,指数化投资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比如$南方中证申万有色金属ETF发起联接C$ (004433),它就像个"金属全家桶",把铜铝锂稀土这些好东西都打包在一起。我仔细看过它的持仓,前十大重仓股都是行业里数一数二的龙头,国际定价权强,抗风险能力也高。业绩也够硬气,近一年63%的涨幅,比很多主动基金都强。
展望后市,四季度有几个看点:首先是11月的全球气候大会,新能源相关的金属可能会迎来催化;其次是年底的补库行情,往年这个时候工业企业都会加大采购;最后要关注美元走势,大宗商品可能还有一波行情。
最后说句实在话:行情再好也要注意仓位控制。可以考虑用定投的方式参与,比如每月固定时间买点南方中证申万有色金属ETF联接C(004433),既能平滑成本,又不会错过行业红利。毕竟金属这类周期性资产,波动大是常态,用对方法才能拿得住、赚得到。#机器人新催化?马斯克构建“世界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