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我以忐忑又期待的心情买入了前海开源港股通股息率50强(004098)。彼时港股市场刚经历深度调整,恒生指数跌至15000点低位,身边朋友都在抛售港股,我却被它的高股息率和低估值吸引。如今持有近400天,20%的收益像一粒糖,甜在舌尖,更让我对“红利策略”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为什么选它?——高股息背后的“避风港”逻辑
彼时市场动荡,成长股估值虚高,我急需寻找“压舱石”。这只基金专注港股通高股息前50强,股息率普遍超5%,远高于A股同类(如中证红利约3.5%)。基金经理王霞在季报中反复强调:“股息是穿越周期的锚。”
底层逻辑很戳我:
1. 港股红利溢价:港股通标的股息率比A股高20%-30%(如华润电力港股6.3% vs A股4.1%),且南下资金持续流入,估值折价收窄。
2. 抗跌属性:近三年最大回撤仅24.34%,远低于成长基金(如新能源赛道回撤超50%)。
3. 复利效应:分红再投资贡献40%收益,比如2024年分红率超4%,相当于年化多赚一层安全垫。
二、持有体验:波动中的“钝感力”
买入后,基金并非一帆风顺。2024年三季度港股受美联储加息冲击,单季回撤15.57%,我一度想止损。但基金经理在季报中写道:“高股息资产的核心是基本面稳定性,而非短期弹性。”果然,四季度政策利好下,基金反弹超10%,让我明白:红利策略的耐心,是对抗波动的良药。
关键转折点:
- 2025年一季度:AI热潮下,基金逆势加仓互联网龙头(如腾讯)和顺周期板块(如有色金属),净值增长5.1%,跑赢基准。
- 2025年三季度:港股反弹至20000点,基金重仓的华润电力、中国移动贡献超30%收益,持仓集中度低(39.72%)分散了风险。
三、深度思考:红利策略的“变与不变”
1. 变的是市场情绪,不变的是底层逻辑2025年港股从“低估值陷阱”转向“价值重估”,但基金始终坚守“股息率>5%+现金流稳定”的选股标准。比如减持周期股(兖矿能源)、增持公用事业(华润燃气),精准规避行业下行风险。
2. 港股红利赛道的“稀缺性”当前港股通高股息指数股息率仍超6%,而A股红利指数已降至4.2%。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外资回流港股,红利资产或成“新避险天堂”。
3. 基金经理的“守正出奇”王霞团队并非一味死守高股息,而是动态调整:
- 弹性仓位:10%-15%配置政策受益板块(如2025年加仓AI算力股);
- 风险对冲:通过行业分散(能源、金融、科技占比均衡)降低波动。
四、我的感悟:投资是认知的变现
持有这只基金,让我学会:
- 拒绝“噪音”:市场每天在变,但优质资产的本质不变。与其追涨杀跌,不如相信时间的玫瑰。
- 拥抱“钝感”:短期波动难免,但高股息的复利足以熨平焦虑。
- 敬畏专业:基金经理的调仓逻辑(如2025年减仓煤炭、加仓银行)远胜散户的“拍脑袋决策”。
西江月·致前海开源港股通股息率50强
**港股烟波浩渺,红利暗涌潮头。
五年磨剑试锋芒,穿越牛熊依旧。
股息如磐石固,南风送暖春稠。
且看长线胜筹谋,笑对浮云苍狗。**
写在最后:
投资如种树,前海开源这只基金让我懂得——慢,即是快。20%的收益或许不算惊人,但它教会我:在浮躁的市场里,守住本心,方得始终。愿与诸君共勉,做时间的朋友,等下一树花开。
#晒收益#
#晒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