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苏州一星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一星机器人”)被曝解散,距离成立不过160天。这家曾在5个多月内完成两轮数亿元融资、估值达25亿元的“明星企业”,其戏剧性结局直指吉利集团“AI+车+机器人”战略的骤然收缩。
今年5月9日,一星机器人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法定代表人潘运滨(吉利卫星业务前总裁、现任吉利半导体CEO)。吉利创始人李书福之子李星星持股65.66%,掌握51%表决权,成为实际控制人。公司定位“具身智能”赛道,联合复旦姜育刚、清华汪玉教授团队及国际数据采集团队,构建“模型+数据+本体”研发体系。不到两个月,完成数亿元“亲友轮”融资,投资方含曹操出行、晶能微电子等吉利生态企业,同步引入上海AI实验室研究员丁琰(纽约州立大学博士,曾任职福特、Meta)任CTO。
此后,吉利系持续注资:8月13日追加战略投资,28日与复旦共建实验室,推出“星轮1号”轮式双臂机器人,宣称实现35分钟连续无故障运行。9月17日,百度风投、同创伟业领投种子轮,估值飙升至25亿元,三个月溢价四倍。但公司始终无收入、无订单,仅靠“场景优先”叙事支撑。即便跻身苏州工业园区重点名单,投资的杭州星尘公司两月即宣称获订单,丁琰节前还在朋友圈寻合作,节后却突接解散通知——办公室人去楼空,公众号清空,联系方式失效,吉利背景人员全部撤离。
“有技术,有融资,却没有生意。”知情人士评价。解散主因是吉利战略调整:一星机器人业务与集团重点扶持的千里科技高度重叠,后者9月28日品牌发布会上被李书福称为“未来核心”。执行“一个吉利”战略后,资源优先倾斜千里科技及SEA平台,原计划的内部订单被砍,外部客户对未成熟产品望而却步。李书福5月曾强调“资源向核心业务集中”,即便李星星持股,项目仍难例外。
解散后,吉利启动“体内回购”:自研调度中间件、视觉算法并入吉利汽车中央研究院,作价3.8亿元(原始投资成本1.2倍);82项专利划拨至集团智能制造事业部。这既为吉利汽车财报新增“工业AI自研技术”、抬升估值,也规避对赌风险。丁琰团队未并入千里科技,12名工程师分流至相关部门,丁琰公开履历已将一星机器人任职截至2025年10月。
业内认为,一星机器人的“体外孵化”模式虽规避亏损并表,但其解散表明吉利对长周期前沿项目容忍度下降。“倒做AI”策略虽锁定吉利焊装、电池包场景,但“星轮1号”35分钟运行时长距商用门槛仍远。资本正从“算法叙事”转向“数据运营”,行业进入“去Demo化”拐点,依赖产业金主的估值游戏难以为继。
吉利曾计划从“汽车公司转型机器人公司”,2025年投资宇树科技、合作优必选推进人形机器人。但一星的解散暴露其战略抉择:千里科技成核心,一星成收缩注脚。这不仅是项目终结,更标志吉利从激进扩张转向收缩集中,将资源优先投向核心业务,战略边界日益清晰。
#10月你看好哪些投资赛道?#
$前海开源国家比较优势混合A(OTCFUND|001102)$$广发纳斯达克100ETF联接人民币(QDII)C(OTCFUND|006479)$